“丹東草莓”江蘇發貨,誰是“羊頭”誰是“狗肉”
作者:龍之朱
賣了10萬(wan) 單的“丹東(dong) 草莓”實則產(chan) 自1500公裏外的江蘇?日前微博大V“濾鏡粉碎機”的一則視頻,揭開福瑞達、果味頌等部分電商水果賣家的草莓“調包術”。商家宣稱售賣的是“丹東(dong) 草莓”,實則以“分倉(cang) 發貨”的名義(yi) 由江蘇草莓代銷商組織貨源代發。
盡管相關(guan) 部門已介入調查,為(wei) 涉事商家提供代發草莓服務的機構也暫停草莓代發業(ye) 務,並終止與(yu) 果味頌、福瑞達的合作,但據新京報近日調查發現,在線上,依然有商家存在分倉(cang) 發貨或多倉(cang) 發貨“丹東(dong) 草莓”問題。
梳理一下,問題並不複雜。無非是,先有丹東(dong) 草莓走紅網絡,贏得口碑,被稱為(wei) “草莓界的愛馬仕”,然後就有人開始算計鑽營,蹭熱度也好,分食“鯨落”也罷,目標所指就是利益。江蘇草莓成本隻有丹東(dong) 草莓的一半,售價(jia) 卻與(yu) “正品”持平,當然有利可圖。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這一案例中,丹東(dong) 方麵並非簡單的受害方,而是或多或少參與(yu) 了這樣一場網絡上的售假狂歡。
以“授權函”為(wei) 例,江蘇發貨的假冒丹東(dong) 草莓確實獲得了丹東(dong) 相關(guan) 種植戶的授權。盡管這種授權據說是由丹東(dong) 產(chan) 地商戶直接代發草莓,而非轉運到江蘇進行二次配送。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既然已經給1500公裏外的機構授權了,怎麽(me) 可能保證約束力?
在記者調查中,丹東(dong) 本地一名經銷商的認知變化,或可佐證這種明裏暗裏的“合流”。據報道,丹東(dong) 草莓本地電商經營者“丹東(dong) 6哥”一開始認為(wei) 搞分倉(cang) 發貨的商家是想用低價(jia) 砸流量,直到很多人說“丹東(dong) 草莓不好吃”,他才意識到假貨在影響丹東(dong) 草莓聲譽。
都是做生意的,丹東(dong) 那些出具授權的種植戶自然不是“傻白甜”,不過是被眼前的蠅頭利益蒙蔽了雙眼罷了。人家給一點授權費,就把好不容易紅起來的品牌拱手相讓。
也因此,當務之急是,一方麵,需要造假地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此類造假行為(wei) ,及早介入調查,對於(yu) 已經查實的售假商家和提供代發服務、製作虛假標識的購銷中心嚴(yan) 肅追責,並遵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嚴(yan) 格落實假一賠十等處罰措施,網絡平台則要配合實施賬號封禁等,讓這些售假者付出代價(jia) 。
另一方麵,丹東(dong) 也應深入反思,加強授權類產(chan) 品的監管。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點多麵廣,主體(ti) 十分分散,闖出一個(ge) 品牌固然並不容易,而維護一個(ge) 品牌行穩致遠更不容易。“其興(xing) 也勃,其亡也忽。”這也意味著,當地惟有下大力氣,廣泛動員,形成最大範圍的共識,上下同欲,才能共同保護好這個(ge) 品牌、這個(ge) 產(chan) 業(ye) 。
堡壘從(cong) 內(nei) 部攻破很容易,相反,從(cong) 內(nei) 部鞏固卻很艱難,但無論如何艱難,這也是農(nong) 產(chan) 品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其實,此類商家“掛羊頭賣狗肉”的造假手段並不高明,隻要有關(guan) 各方眼光放長遠一些,以較真兒(er) 的態度主動作為(wei) ,就一定能夠堵住類似漏洞,擦亮“丹東(dong) 草莓”的品牌。(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