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古籍保護 增強文化自信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劉躍進(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全麵論述了新時代古籍工作的總體(ti) 要求,並就完善古籍工作體(ti) 係、提升古籍工作質量、加快古籍資源轉化利用、強化古籍工作保障等做了全麵部署,是新時代古籍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yi) 。
古籍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中華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古為(wei) 今用、再創中華文化輝煌的寶貴資源。1981年,中共中央下發《關(guan) 於(yu) 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同年年底,恢複了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的業(ye) 務。此後四十年,我國在古籍的再生保護、係統整理、深度研究以及推進古籍數字化、智能化方麵,取得了輝煌成績。
文學研究所(今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首任所長鄭振鐸先生在主持編纂《古本戲曲叢(cong) 刊》過程中,深感國家統一協調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要性,參與(yu) 發起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他所參與(yu) 組織的古籍整理事業(ye) 不斷發展壯大,結出豐(feng) 碩成果。我後來參與(yu) 了《古本戲曲叢(cong) 刊》最後四輯的組織編選工作,對這部跨越68年的超大型項目之可貴、建設過程之不易體(ti) 會(hui) 尤深。在工作實踐中,我切身體(ti) 會(hui) 到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更深刻認識到古籍保護整理工作需要頂層設計、要有統一領導,也有幾點體(ti) 會(hui) 與(yu) 建議。
首先,在細致準確地摸清海內(nei) 外古籍家底的基礎上,建議約請各行專(zhuan) 家做好中華古籍善本總目的敘錄撰寫(xie) 工作,體(ti) 現新時代的學術水準,為(wei) 古籍數字化奠定堅實的學術基礎。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早在十幾年前就成立了古籍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製定了古籍普查登記、人才培訓、數字化建設等一係列實施方案,完成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古籍總目的初稿編寫(xie) ,為(wei) 全院古籍保護、開發、利用等提供了製度保障。據我所知,古籍編目工作已全麵部署,而古籍善本敘錄尚需組織協調。
其次,完善管理製度,製定行業(ye) 規範,改進評價(jia) 標準,堅持不懈地、全麵係統地推出一批優(you) 秀的古籍整理著作,不斷組織專(zhuan) 家修訂完善,最終成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權威讀本。通過這些學術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全社會(hui) 對古籍整理工作重要性、特殊性的認識,還可有效推進古籍整理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培養(yang) 。
再次,堅持保護與(yu) 利用並重的原則,打破局部壁壘。現在,各個(ge) 藏書(shu) 機構都視古籍為(wei) 珍寶,一些稿本、孤本、善本等,藏在深閨、秘不示人。令人擔心的是,如果發生意外,這些孤本可能就永遠消失不存,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保護是為(wei) 了更好地利用,用起來才是最好的保護。建議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協調各部門將所有存世稿本、孤本、稀見本等統一編目,分門別類,係統影印或組織整理、協調出版。這不僅(jin) 是為(wei) 學術界服務,而且是為(wei) 了更好地保存古籍、充分利用古籍,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服務。
沒有各級組織的統一協調,沒有專(zhuan) 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上述工作很難完成。這讓我們(men) 再次認識到頂層設計、集中管理的重要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就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製定了一係列方針政策。《意見》是一項新的具有戰略意義(yi) 的重大部署。做好這項工作,不僅(jin) 會(hui) 強有力地促進古籍工作全麵發展,更是增強文化自信的生動體(ti) 現。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王美瑩、杜羽、李曉東(dong) 、周洪雙、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夢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