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同心守“滬”——記方艙醫院裏的援滬醫療隊

發布時間:2022-04-15 10: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上海4月14日電 光明日報前方報道組 記者張蕾、章正、靳昊

  上海本輪疫情形勢嚴(yan) 峻而複雜,為(wei) 盡快實現社會(hui) 麵清零,推進“四應四盡”,上海已建成逾百個(ge) 方艙醫院,床位數超過16萬(wan) 張。

  連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援滬醫療隊相繼抵達上海,與(yu) 上海本地醫療隊在各大方艙醫院內(nei) 並肩作戰,盡心盡力救治感染者,與(yu) 病毒進行著時間上和空間上的賽跑。

  同心“守滬”,使命必達

  “正因為(wei) 有你們(men) 幫忙分發餐食,隔離人員的飲食才變得如此準時而規律……”4月13日上午,上海臨(lin) 港方艙,首批328位患者康複出院。在給患者誌願者的一封感謝信中,浙江省援滬醫療隊二隊的醫護人員如此寫(xie) 道。

  “4月7日淩晨5點起,我們(men) 開艙收治病人,幾個(ge) 小時後就收滿了432張床位。”浙江省援滬醫療隊二隊領隊陳作兵介紹。

  兩(liang) 年多前,陳作兵所在的浙大一院(國家傳(chuan) 染病醫學中心)團隊曾馳援武漢。這一次,他又帶著包括全科醫學、護理、心內(nei) 科和康複等專(zhuan) 業(ye) 的醫護團隊前來援助上海。

  陳作兵介紹,浙江省援滬醫療隊二隊一共150人,15人一組,管理著700多張床位——平均下來,每一班一個(ge) 人就得管大約50張床位。如何進行有效管理?這成為(wei) 擺在陳作兵麵前的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在方艙內(nei) 組建了一支近60人的誌願者隊伍,形成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工作模式。如此一來,管理反而更加細致,能夠給患者提供更好的環境。”

  “這一次,精細化管理也是我們(men) 的特點。”浙江省援滬醫療隊三隊隊長張茂說。盡管方艙內(nei) 收治的都是無症狀和輕症患者,但他們(men) 對各種情況都進行了充分考慮,尤其是針對最危急情況的底線保障。“出發前我們(men) 從(cong) 杭州帶來搶救設備,有監護儀(yi) 、除顫儀(yi) 、複蘇儀(yi) 、骨髓腔通路、氣管插管裝置等,一旦病人需要緊急處理,我們(men) 都有明確預案並進行過演練。”

  此外,他們(men) 還對入院後的患者進行全麵篩查,為(wei) 有基礎疾病和特殊情況的患者建立“檔案”。在醫護人員交接班時,一項重要的內(nei) 容就是交接重點關(guan) 注患者的情況。

  最近,在浙江省援滬醫療隊五隊負責的方艙裏,一位年輕女患者的情緒明顯低落。領隊吳高俊得知後,立即聯係精神衛生科專(zhuan) 家進行線上心理疏導,及時幫助患者紓解負麵情緒。

  “需要幫忙,儂(nong) 叫我!”“謝謝儂(nong) !”吳高俊說,這是自己在方艙內(nei) 聽到最多的兩(liang) 句話,“這讓我感到,我們(men) 是在同心‘守滬’”。

  “疫情不退,我們(men) 不退!”

  最近,上海市徐匯區石龍路方艙醫院的“方艙教室”有點火。

  “我們(men) 昨天又建了一間,現在已經有三間了。”山東(dong) 省援滬醫療隊護理領隊、石龍路方艙醫院院長王曉雲(yun) 說。這家醫院有1500多張床位,自4月9日開艙以來,已有30多名學生進艙治療。

  看到孩子們(men) 在床上上網課,趴在床上寫(xie) 作業(ye) ,王曉雲(yun) 有點兒(er) 心疼。有家長提出,可不可以建個(ge) “方艙教室”?醫療隊員們(men) 一合計,說幹就幹,兩(liang) 個(ge) 房間很快就被清理出來,並進行了全麵消殺。醫療隊還向屬地申請了網絡設備和課桌椅。

  4月11日,“方艙教室”開課了!“有誌願者輔導,休息時還領著玩遊戲。”每次路過,王曉雲(yun) 都很欣慰。

  離石龍路方艙醫院不遠,是山東(dong) 省援滬醫療隊接管的龍耀路方艙醫院。4月3日夜,楊金蘋隨隊抵達上海。隨後,她被任命為(wei) 龍耀路方艙醫院護理部主任。一開始,她經常淩晨兩(liang) 點多才能躺下,四五點就會(hui) 被電話叫醒。4月13日,首批31名患者康複出院。14日,從(cong) 零點到早晨6點,楊金蘋滿足地睡了6個(ge) 小時。

  “平時,大家在群裏互相鼓勵,聊得很熱鬧。”楊金蘋所說的“群”,是一個(ge) 叫“魯滬一家親(qin) ”的微信群。方艙內(nei) ,醫護人員要“全副武裝”,對患者的需求很難一一滿足。按以往經驗,大家在防護服上貼上二維碼,患者可掃碼入群,由在艙外休息的人員進行答複,以便讓患者焦慮的心情能夠及時得到緩解。

  山東(dong) 省援滬醫療隊隊員曹偉(wei) ,2020年年初曾馳援武漢。不久前,援鄂群裏發布通知,號召大家支援上海,曹偉(wei) 立馬響應。來到龍耀路方艙醫院後,曹偉(wei) 和隊員們(men) 還給患者帶來了紅蘋果等山東(dong) 特產(chan) 。

  截至14日8時,山東(dong) 省援滬醫療隊接管的三家方艙醫院已康複出院210人。“疫情不退,我們(men) 不退!”這是曹偉(wei) 和1100餘(yu) 名隊友的共同信念。

  “來自武漢,我們(men) 放心”

  4月12日,上海新國博方艙醫院W3艙,500多名患者治愈出艙。湖北省援滬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成了現場“明星”,治愈的患者們(men) 爭(zheng) 相與(yu) “大白”們(men) 合影。

  “這一次,我們(men) 把武漢的戰疫經驗帶了過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新國博方艙醫院W3艙執行院長李誌強說。兩(liang) 年多前,他曾任武漢最大方艙——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副院長。

  “4月6日接管這個(ge) 方艙後,我們(men) 發現有的患者情緒比較焦慮。”不過在李誌強看來,這很正常。依照武漢的經驗,他們(men) 帶著大家跳廣場舞,做中醫操和八段錦,畫漫畫……李誌強說,這樣的形式能給患者帶來積極體(ti) 驗,可以愉悅身心,而且適當增加運動量,對病情早日康複有幫助。

  “有位患者聽說我們(men) 是從(cong) 武漢來的,直說我們(men) 有經驗,很放心。”在方艙內(nei) ,李誌強這個(ge) 團隊的工作量可不小。“每天給1000多位病人做核酸,大約需要3小時,之後還要安排出入院等工作。”經曆過武漢抗疫的護理團隊負責人方燕紅說。

  如何讓方艙更有溫度?在上海新國博方艙醫院W2艙,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援滬醫療隊隊員周瑩、董水林和蔣玲,在交接班後來到所負責的區域,詢問孩子們(men) 上網課的情況。“我在家經常輔導孩子,能幫得上這些伢們(men) 。”周瑩說,隊員中碩士、博士較多,完全可以用業(ye) 餘(yu) 時間輔導孩子們(men) 做功課。

  此次上海疫情,湖北省援滬醫療隊共派出1311人。“兩(liang) 年多前,武漢抗疫時,上海曾用無私大愛幫助我們(men) 渡過難關(guan) 。如今,我們(men) 懷著感恩之心前來支援,必將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一位湖北省援滬醫療隊隊員感慨。

  短評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截至4月12日,國家衛健委已從(cong) 全國16個(ge) 省份調派醫務人員4萬(wan) 餘(yu) 名和每日238萬(wan) 管核酸檢測的能力支援上海,和上海的醫務人員一起開展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和核酸檢測等工作。

  全國守“滬”的背後,我們(men) 看到了深植於(yu) 中華民族血脈的“與(yu) 子同袍”情義(yi) ,看到了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我們(men) 堅信,不管病毒有多無情,隻要有14億(yi) 人守望相助,有14億(yi) 人共克時艱,我們(men) 就一定能打好打贏這場大仗硬仗。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