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成功發射 可實現對大氣環境的全天時綜合監測

發布時間:2022-04-18 10:2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北京4月17日電 記者陳海波從(cong) 國家航天局獲悉,16日2時1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這是世界首顆具備二氧化碳激光探測能力的衛星,可實現對大氣細顆粒物、汙染氣體(ti) 、溫室氣體(ti) 、雲(yun) 和氣溶膠以及陸表、水體(ti) 等環境要素大範圍、連續、動態、全天時的綜合監測,大幅提升我國在生態環境、氣象和農(nong) 業(ye) 等多領域的定量遙感服務能力,有效解決(jue) 對外國遙感數據的依賴,對促進環保等意義(yi) 重大。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科研衛星,運行於(yu) 太陽同步軌道,主要配置大氣探測激光雷達、高精度偏振掃描儀(yi) 、多角度偏振成像儀(yi) 、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yi) 、寬幅成像光譜儀(yi) 等有效載荷,利用主動激光、高光譜、多光譜、高精度偏振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觀測,大幅提升全球碳監測和大氣汙染監測能力。衛星入軌後,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大氣環境綜合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和農(nong) 作物估產(chan) 及農(nong) 業(ye) 災害等應用能力,推進衛星遙感數據在生態環境、氣象、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方麵應用,對提高衛星資源綜合應用效能、促進環境保護事業(ye) 意義(yi) 重大。

  據了解,該衛星工程由國家航天局負責組織管理,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用戶部門按分工負責應用係統建設和運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地麵係統建設和運行,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負責衛星係統和X運載係統抓總研製。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是長征四號丙遙二十八運載火箭,這是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第416次發射。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