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掛一個號看多位專家,是醫院“以誰為中心”的再探索

發布時間:2022-04-18 10:20: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羅誌華

  就醫時不少人遇到過這種問題,一些疾病需要找多個(ge) 專(zhuan) 科的不同醫生,患者樓上樓下跑了一趟又一趟。記者近日從(cong)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獲悉,該院改變傳(chuan) 統診療模式推出聯合門診,患者隻需掛一個(ge) 號,多位專(zhuan) 家給予更全麵、高效、完善的診治,一站式診療平台解決(jue) 患者就醫難題。

  這次門診製度改革,涉及到看病“以誰為(wei) 中心”這個(ge) 話題,而這直接決(jue) 定了看病流程的繁瑣程度,也關(guan) 係到看病的時間長短。比如過去因為(wei) 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受到高度重視,醫療檢查設備價(jia) 格昂貴,就出現了“以基礎設施為(wei) 中心”和以“設備器械為(wei) 中心”等現象,不僅(jin) 門診大樓、檢驗檢查中心、藥房、住院部等相隔甚遠,而且有些昂貴醫療設備還安放在單門獨院裏、養(yang) 在“深閨”中,患者看門診、做檢查、看結果、取藥、治療等,需要在不同的樓層之間多次穿梭,很多時間浪費在路上,走錯路、進錯門等現象也十分常見。

  此外,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看病也一直是“以科室為(wei) 中心”。科室越分越細,並且通常隻分不合,或者分多合少。這是因為(wei) 分得細,可讓醫術往專(zhuan) 精的方向發展,從(cong) 而有機會(hui) 成為(wei) “最強科室”。在過去,患者隻需跨越大內(nei) 科和大外科之間的隔離即可,到現在,就出現了“一病多次”等現象,比如同樣在消化內(nei) 科,治胃病的醫生不治腸病,治肝病的醫生不治膽病,讓患者看病更加折騰。

  若是“以醫生為(wei) 中心”,則對患者的影響更大。比如不同科室的醫生各看各的病,在針對同一名患者的診斷和用藥缺乏溝通和協調,甚至在同一個(ge) 科室內(nei) ,醫生之間的交流也不順暢,醫生各開各的藥,導致多疾病患者同時要吃多種藥,有些藥還相互影響,有的醫院不得不通過藥師門診來協調用藥。看一個(ge) 專(zhuan) 家就得掛一次號,隔天看同一位專(zhuan) 家還得再掛一次號、以及醫生隻求自己方便等,“以醫生為(wei) 中心”的做法同樣困擾著患者。

  近年來,看病“以患者為(wei) 中心”被提上議事日程。醫院布局更加合理、增設老年疾病科等綜合科室、通過診間付費來減少排隊繳費、成立一體(ti) 化的診療服務中心等,均是“以患者為(wei) 中心”的具體(ti) 表現。掛一個(ge) 專(zhuan) 家號,可以連續看三天病;同一天掛一個(ge) 號,可以看多位專(zhuan) 家,這正是看病“以醫生為(wei) 中心”向“以患者為(wei) 中心”轉變,不少醫院在這方麵的探索越來越多。

  看病“以誰為(wei) 中心”,已形成了多年的習(xi) 慣,要想在短期內(nei) 改變傳(chuan) 統做法,也麵臨(lin) 諸多困難。比如掛號費是醫生的收入來源之一,“掛一個(ge) 號看多位專(zhuan) 家”這個(ge) 創新做法,難免會(hui) 牽涉到個(ge) 人利益,如何分配利益,怎麽(me) 調動積極性等難題若得不到化解,這些好做法就很難推廣普及。推進“以患者為(wei) 中心”雖不輕鬆,但相比給患者帶來的巨大紅利,醫療機構在這方麵多努力,既是值得的,也是應該的。(羅誌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