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瞄定更高目標 山東雙創共同體要縫合“三條鏈”

發布時間:2022-04-18 10:35:00來源: 科技日報

  據統計,截至去年10月底,雙創共同體(ti) 研發經費投入已超過104億(yi) 元,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371個(ge) ,組織團隊研發力量近萬(wan) 人,擁有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及應用成果約700項,引進重大創新平台數量94個(ge) ,帶動產(chan) 業(ye) 增加值超過513億(yi) 元。

  如何將高技術“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縫合起來?3月份,一則關(guan) 於(yu) 印發《山東(dong) 省“政產(chan) 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ye) 共同體(ti) 管理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現在山東(dong) 省科技廳官方網站上。回答上述問題,這則通知無疑帶來了指導性答案。創新創業(ye) 共同體(ti) (以下簡稱雙創共同體(ti) ),對於(yu) 這個(ge) 詞,長期關(guan) 注山東(dong) 發展的人並不陌生。這是該省的首創之舉(ju) 。

  何為(wei) 雙創共同體(ti) ?2019年3月,山東(dong) 在全國率先出台了《關(guan) 於(yu) 打造“政產(chan) 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ye) 共同體(ti) 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在國內(nei) 率先提出培育省級雙創共同體(ti) 。

  簡單來說,打造雙創共同體(ti) ,就是要讓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充分融合,利用市場的無形之手,更加高效、有力地推動科研成果產(chan) 業(ye) 化、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規模化、規模產(chan) 業(ye) 高端化,加快形成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經濟反哺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

  雙創共同體(ti) 的形成,不僅(jin) 是山東(dong) 探索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的創新之舉(ju) ,也充分結合市場機製中的優(you) 勝劣汰和新陳代謝,在發展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增加新能量。

  從(cong) 5家到31家,“航母戰鬥群”成標配

  “用5年左右的時間,以山東(dong) 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為(wei) 示範樣板,培育30個(ge) 以上省級雙創共同體(ti) ,同時帶動各地建設一批不同主體(ti) 、不同模式、不同路徑、不同方向的雙創共同體(ti) ,形成‘1+30+N’的創新體(ti) 係,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更加顯著。”

  即使放到現在,《實施意見》在三年前提出的目標仍顯大膽。不僅(jin) 在共同體(ti) 的數量上,更在於(yu) 其追求的高質量;此外,複製山東(dong) 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dong) 產(chan) 研院)的難度不小。

  既不像大學,又不像科研機構;既不像企業(ye) ,又不像事業(ye) 單位。這是2019年成立的山東(dong) 產(chan) 研院的特點。在短短兩(liang) 年時間裏,這個(ge) 研究院已累計引入220個(ge) 高科技項目落地,帶動社會(hui) 總投資超過380億(yi) 元,建設各類研發機構66家,創立高技術企業(ye) 124家,凝聚高水平創新團隊76個(ge) 。這家研究院不僅(jin) 僅(jin) 是中介,更在科研與(yu) 產(chan) 業(ye) 中間搭建了一個(ge) 完整的生態環境。

  但對政策製定者山東(dong) 省科技廳來說,一方麵山東(dong) 產(chan) 研院的成功有共性因素,銳意改革是其靈魂;另一方麵,正處於(yu) 新舊動能轉換關(guan) 鍵期的山東(dong) 需要一批新型平台發揮其引領性、帶動性攻堅克難。

  2019年的山東(dong) 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創新體(ti) 係不完善、創新要素活力不足、創新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等問題已經成為(wei) 製約其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亟須通過體(ti) 製機製創新,構建一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融合創新平台,帶動全省“政產(chan) 學研金服用”各要素加速聚合、融合發展,形成市場有效、政府有為(wei) 、企業(ye) 有利、協同高效的創新環境。

  而雙創共同體(ti) 便是解決(jue) 上述問題的答案。當“路線圖”確定之後,全力推進是當務之急。

  此後不久,山東(dong) 省政府決(jue) 定,先期啟動建設激光裝備等5家雙創共同體(ti) ,通過打造樣板標杆,以點帶麵,全麵鋪開,營造“1”要核心引領、“30”要頂天立地、“N”要鋪天蓋地的雙創生態。

  然而,建設初期,很多人並不理解共同體(ti) 的機製和模式,習(xi) 慣性地把它當做實施一個(ge) 項目,沒有按照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的要求全鏈條規劃設計,沒有把眾(zhong) 多創新要素有效聚集和深度融合,致使其產(chan) 業(ye) 鏈領導者作用不明顯。

  何以解憂?唯有改革。他們(men) 通過邊探索、邊整改、邊提升,從(cong) 2019年的首批5家,到2020年的22家,如今,山東(dong) 已建設31家雙創共同體(ti) 。而這些共同體(ti) 的標配都是“航母戰鬥群”的概念。

  探路改革“深水區”,“揭榜掛帥”成解決(jue) 方案

  當科研攻關(guan) 推進到一定程度,難題加大,小團隊已經滿足不了大創新的需求。這是雙創共同體(ti) 遭遇的成長煩惱,亟須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整合創新要素和資源。

  在此背景下,山東(dong) 再出大招:去年7月,山東(dong) 成立雙創共同體(ti) 聯盟和聯盟基金;兩(liang) 個(ge) 月後,又麵向全球開展“揭榜掛帥”活動。

  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上。“揭榜掛帥”製度的實施與(yu) 推行,對建立一個(ge) 更開放的創新體(ti) 係、優(you) 化科研經費的管理方式、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具有重要意義(yi) 。

  科技日報記者發現,這次“揭榜掛帥”活動麵向全球“發榜”,旨在解決(jue) 製約山東(do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卡點”“難點”技術,促進共同體(ti) 與(yu) 全球資源精準對接。

  在短時間內(nei) ,他們(men) 共征集企業(ye) (團隊)項目835個(ge) ,其中國內(nei) 745個(ge) ,山東(dong) 省外項目來自上海、浙江、江蘇等8個(ge) 省市;海外90個(ge) ,來自美國、日本等17個(ge) 國家和地區。

  在此過程中,山東(dong) 省科技廳也在改革傳(chuan) 統模式,突出科技增信平台和項目評估模型的建設,通過建立“科學、技術、經濟、社會(hui) 、文化”的五元評價(jia) 模型和體(ti) 係,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精準畫像,鎖定企業(ye) 信用,替代質押物,加上產(chan) 業(ye) 認定、技術評審實現了“三保險”,既給金融機構提供了信用融資依據、吃了“定心丸”,也為(wei) 科技型小企業(ye) 發展提供數據分析,能夠對症“開藥方”。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山東(dong) 已有52個(ge) 項目成功揭榜,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達成無擔保無質押融資意向14.938億(yi) 元。通過活動,800多家省內(nei) 外企業(ye) 項目與(yu) 共同體(ti) 洽談,560多家進入共同體(ti) 或達成深度合作,實現了創新創業(ye) 共同體(ti) 的功能拓展、自我更新、自我提升。

  上述數據充分說明,山東(dong) 開展的雙創共同體(ti) “揭榜掛帥”,是實現創新資源共享、協同聯合、多方共贏的創新舉(ju) 措,是科技、金融、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

  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孵化了眾(zhong) 多科技企業(ye)

  圍繞聚合物新材料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解決(ju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打造三個(ge) 千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去年,“山東(dong) 省聚合物新材料創新創業(ye) 共同體(ti) ”(以下簡稱聚合物共同體(ti) )與(yu) 青島市城陽區簽訂了“揭榜掛帥”共建優(you) 秀雙創共同體(ti) 協議,並量化了目標。

  如今,上述目標正一步步變為(wei) 現實。

  溴化丁基橡膠是高性能輪胎氣密層必須采用的關(guan) 鍵材料,也是高端裝備阻尼減震降噪離不開的核心材料。我國從(cong) 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規劃布局研發計劃,進行合成與(yu) 應用技術攻關(guan) ,一直未能實現高質量產(chan) 品的產(chan) 業(ye) 化。

  據聚合物共同體(ti) 項目負責人李榮勳介紹,該共同體(ti) 聯合山東(dong) 京博集團,通過政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開展溴化丁基橡膠合成與(yu) 應用核心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開發了一整套核心技術,並實現了項目的產(chan) 業(ye) 化,使我國成為(wei) 繼美、德之後第三個(ge) 擁有溴化丁基橡膠合成技術知識產(chan) 權的國家。

  去年,該共同體(ti) 孵化的青島海泰科塑膠科技公司在深交所創業(ye) 板成功上市。該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注塑模具及塑料零部件的研製,為(wei) 全球前十大汽車公司提供解決(jue) 方案。

  據李榮勳介紹,雙創共同體(ti) 建立了良好的創業(ye) 孵化模式,將共同體(ti) 創新成果和引進成果作為(wei) 創業(ye) 種子,通過共同體(ti) 資源培育,成長為(wei) 健壯的小苗,然後為(wei) 其提供空間和資金,逐步推動其成長為(wei) 參天大樹,壯大為(wei) 一個(ge) 產(chan) 業(ye) 。而上述案例是典型代表。

  山東(dong) 省科技廳有關(guan) 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雙創共同體(ti) 作為(wei) 一個(ge) 高度開放的創新平台,麵向全球全社會(hui) 招賢納才,將在技術、資金、市場以及產(chan) 業(ye) 領域擁有共同目標和理想的人才聚合在一起,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進行潛心研究,打造未來技術創新中心。

  據統計,截至去年10月底,雙創共同體(ti) 研發經費投入已超過104億(yi) 元,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371個(ge) ,組織團隊研發力量近萬(wan) 人,擁有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及應用成果約700項,引進重大創新平台數量94個(ge) ,帶動產(chan) 業(ye) 增加值超過513億(yi) 元。

  通 訊 員 馬文哲 劉凡子 記者 王延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