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生物,改善水環境(新知)
【現象】在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運用微生物脫氮技術讓草海重獲新生;在湖南長沙,構建水體(ti) 微生物活化係統讓肖河的黑臭問題得到解決(jue) ;在上海楊浦,借助微生物讓長海新村西湖園的水塘由濁轉清……近年來,看似不起眼的微生物正逐漸成為(wei) 汙水治理的生力軍(jun) ,為(wei) 解決(jue) 突出環境問題提供了獨特解決(jue) 方案。
【點評】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有的對人類有益,有的對人類有害,堪稱分布最為(wei) 廣泛、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樣性最為(wei) 豐(feng) 富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超乎想象,有微生物學家形容微生物是“最小的生命,有最大的作用”。人們(men) 常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水之所以不腐,就與(yu) 微生物淨化水體(ti) 的作用有關(guan) 。更好認識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善加利用,可以在處理汙水、改善水質上實現更好的效果。
傳(chuan) 統的汙水處理主要有重力沉降、混凝澄清等物理方法,以及化學沉澱、氧化還原等化學方法。利用微生物來吸附、分解、氧化汙水中的有機物,把不穩定的有機物降解為(wei) 穩定無害的物質,同樣可以使汙水得到淨化。這意味著人為(wei) 創造了一個(ge) 適合微生物菌群生長的生態係統,繼而通過微生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能量傳(chuan) 遞和物質循環。與(yu) 占地多、費用高、能耗大、管理複雜的物理治汙相比,以及與(yu) 化學試劑消耗量大、易產(chan) 生二次汙染的化學治汙相比,微生物處理技術具有治理效果好、優(you) 勢菌種富集率高、微生物活性高、抗環境幹擾能力強、經濟成本低並且可重複利用等多種優(you) 勢,受到國內(nei) 外學者的關(guan) 注。
近年來,微生物處理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巧用微生物技術,可以改善水質,推進資源化利用。同時,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助於(yu) 構建良性生態係統。比如,四川成都最大的人工湖泊興(xing) 隆湖水質一度達劣Ⅴ類,當地在采用控流截汙等常規手段外,還投入複合菌等微生物、種植狐尾藻等沉水植物、投放魚蝦等動物,形成以微生物消解藻類、沉水植物吸附氮磷、底棲螺類生物以及魚蝦消化微生物的完整閉合生態鏈。這一天然“淨水器”,使興(xing) 隆湖具備了強大的自淨能力,水質逐漸穩定轉好。從(cong) 巧用微生物去除難降解的有機汙染物,到人工合成微生物傳(chuan) 感器對水環境進行監測,再到微生物助力構建清水型生態係統,微生物技術在城鄉(xiang) 汙水處理、水環境修複等方麵大有可為(wei) 、前景廣闊。
當前,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正從(cong) “堅決(jue) 打好”向“深入打好”轉變,要求以更高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強對包含微生物技術在內(nei) 的科學技術研究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精準治汙、科學治汙,就一定能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在更多地方重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