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財政資金直達機製製度化(新論)
直達機製的建立完善,可以進一步有效減少資金的跑冒滴漏、更好惠企利民,對惠民生、助企紓困等會(hui) 起到“雪中送炭”作用
“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製”被寫(xie) 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久前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也要求,加強資金監管和國庫管理,確保退稅資金直達市場主體(ti) 、對地方的補助直達市縣基層。這一直達機製的建立完善,可以進一步有效減少資金的跑冒滴漏、更好惠企利民,既是增強地方財政民生保障能力的有力舉(ju) 措,也是國家財政管理體(ti) 製的重大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作為(wei) 創新宏觀調控的重大舉(ju) 措,財政資金直達機製在實踐中發揮了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作用,有利於(yu) 中央財政資金迅速直達基層,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使用效率。從(cong) 各地的實施情況來看,財政資金直達機製為(wei) 基層“六穩”“六保”提供了有力支撐。2020年1.7萬(wan) 億(yi) 元直達資金中,用於(yu) 民生的達9636億(yi) 元;2021年2.8萬(wan) 億(yi) 元直達資金中,用於(yu) 養(yang) 老、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的支出近2萬(wan) 億(yi) 元,直接用於(yu) 就業(ye) 方麵的支出超過510億(yi) 元。這些都是保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兜牢民生底線的財力保障。
從(cong) 調控和管理體(ti) 製創新來看,財政資金直達機製不僅(jin) 加速了中央財政資金的執行效率,同時加強了對財政資金的監管力度。一方麵,資金直達解決(jue) 了以往財政資金層層分解帶來的耗時長、流轉慢等問題。另一方麵,財政部門建設了連通各級財政機構的直達資金監控係統,可以做到對直達資金的全覆蓋、全鏈條、全過程監管。在減稅降費背景下,直達機製可將中央財政資金直接支付到有真實和迫切資金需求的困難群眾(zhong) 和企業(ye) 的賬戶,對惠民生、助企紓困等會(hui) 起到“雪中送炭”作用。
從(cong) 實際情況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製的建立,對基層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麵,要在項目基礎工作上下功夫。基層政府應更廣泛地開展調查研究和信息收集,充分了解轄區內(nei) 的民生和企業(ye) 需求,科學評估謀劃項目安排,盡快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更好確定資金直達的目標群體(ti) ,建立有關(guan) 資金使用項目庫,落細落實資金分配方案。另一方麵,要加強監督和評價(jia) 體(ti) 係建設。明確監控係統各中間環節的主體(ti) 責任劃分,各司其職加強對資金投向和使用的監管。通過審計等手段確保監管全覆蓋。完善績效評價(jia) 環節,研究製定針對不同領域資金投向的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進而合理優(you) 化預算支出。
下一步,在直達機製常態化運行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及時總結提煉經驗,將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wei) 製度規定,不斷優(you) 化財政保障能力。比如,完善直達機製的運行方式要與(yu) 現有轉移支付製度更好融合。適度擴大采用資金直達方式的財政支出範圍,也要把握好直達機製的政策有效性邊界。對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資金,仍要聽取各地意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再如,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變化,可以適當調整中央和地方財政在民生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充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使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持續煥發新生機,形成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作為(wei) 一項保障民生、完善調控的製度創新,通過強化監管、提高效能,財政資金直達機製必將更加安全高效規範運行,更好保障民生、為(wei) 企業(ye) 減負,對地方財政狀況改善、經濟社會(hui) 發展發揮出更大作用。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