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有資助 畢業有去處(關注脫貧人口穩崗就業④)
核心閱讀
為(wei) 幫助脫貧家庭新成長勞動力就業(ye) ,四川組織實施“雨露計劃”:為(wei) 符合條件的學生每年提供3000元資助,減輕求學經濟壓力;相關(guan) 院校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畢業(ye) 生的技能,提升其競爭(zheng) 力與(yu) 就業(ye) 率;重點行業(ye) 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通過定向招生、定向培養(yang) 、定向安置等方式,優(you) 先吸納脫貧家庭學子就業(ye) 。
“大爺,今天感覺怎麽(me) 樣?傷(shang) 口還疼嗎?”在成都二〇四醫院住院病房裏,一名年輕醫生俯下身耐心地詢問老年病人,認真地寫(xie) 著查房記錄。
醫生叫曲莫阿木子,2018年在“雨露計劃”支持下,順利就讀廊坊衛生職業(ye) 學院,去年畢業(ye) 後被招入醫院工作。“如果沒有‘雨露計劃’等相關(guan) 助學政策支持,我不可能成為(wei) 一名醫生。”
“四川積極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脫貧人口穩崗就業(ye) 工作的通知》,做好‘雨露計劃’畢業(ye) 生就業(ye) 幫扶工作。”四川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張偉(wei) 表示,要讓更多脫貧家庭(含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中、高等職業(ye) 院校和技術院校教育,進一步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ye) 工作。
政策幫扶——
提供資金資助
減輕經濟負擔
曲莫阿木子家在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農(nong) 村。父母非常支持他和弟弟讀書(shu) ,常年輾轉各個(ge) 工地打工掙錢,供他在縣城上高中,還把弟弟送到西昌求學。
可就在曲莫阿木子要高考時,他父親(qin) 突發腦梗,家庭生活一下陷入困頓。眼看著高中畢業(ye) 的日子越來越近,“是繼續求學,還是出去打工?”曲莫阿木子想,繼續求學的費用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如果打工,還能幫家裏分擔一些壓力。
正當曲莫阿木子猶豫不決(jue) 時,政府相關(guan) 部門伸出了援手,把他家整戶納入低保。駐村幫扶幹部吉格伍來還幫他申請了“雨露計劃”等國家資助資金。他的求學夢又被點燃了。
“雨露計劃”每年資助3000元,曲莫阿木子在校期間將每月花銷控製在1000元之內(nei) ,一到假期就去工地或廠裏打工掙學費和生活費。去年,曲莫阿木子順利完成學業(ye) ,被成都二〇四醫院招聘為(wei) 住院部全科醫生。
自“雨露計劃”實施以來,四川省累計補助學生84.36萬(wan) 人次。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開發指導處處長龍茂林介紹,在做好“雨露計劃”宣傳(chuan) 、確保符合條件的高職在校就讀學生得到資助的同時,當地還引導學生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推進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
流轉土地種植玉米、用玉米釀製玉米酒……在四川旺蒼縣天星鎮新農(nong) 村,脫貧戶劉曉斌在山地裏探索的“循環種養(yang) ”法,已成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的好經驗。
可在幾年前,劉曉斌還是一名貧困學生。“起初全家人還為(wei) 上學的費用苦惱,得到資助後,我終於(yu) 圓了上學夢。”在一大片玉米地裏,畢業(ye) 於(yu) 成都一家畜牧專(zhuan) 業(ye) 技術學院的劉曉斌回憶。2016年9月,他通過手機APP注冊(ce) 申請,由村、鎮相關(guan) 部門初審,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複審並公示,獲得“雨露計劃”每年3000元就學補助。
“從(cong) 汙水處理、飼料搭配,到瘟疫防治、出欄銷售,每一項都不簡單。”劉曉斌感歎,短短3年,他在學院裏學到了許多實用的養(yang) 殖技術。2019年一畢業(ye) ,他就回到家鄉(xiang) ,利用在學校學到的種植養(yang) 殖技術,把村裏閑置土地用於(yu) 發展種養(yang) 業(ye) 。
目前,劉曉斌在自家土地上修建了兩(liang) 間酒廠、6間養(yang) 殖圈舍,流轉了8畝(mu) 田地種植玉米。劉曉斌說:“去年釀酒的淨收入有4萬(wan) 元;出售牲畜30餘(yu) 頭,淨收入2萬(wan) 多元;加上開辦副食店的淨收入1萬(wan) 多元……一年下來差不多有7萬(wan) 元的收入!”接下來,他還計劃成立合作社,帶動更多鄉(xiang) 親(qin) 致富。
學校支持——
深化校企合作
提升學生技能
“我的夢想是3年後順利畢業(ye) ,取得獸(shou) 醫資格證,開一家自己的獸(shou) 醫診所。”在演講比賽上,殷耀毅說。殷耀毅老家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曲穀鄉(xiang) ,村裏牛羊特別多,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重要財富。因此,殷耀毅從(cong) 小就希望長大後做一名獸(shou) 醫。在“雨露計劃”支持下,她圓夢南江縣小河職業(ye) 中學,填報誌願時選擇了畜牧專(zhuan) 業(ye) 。
南江縣小河職業(ye) 中學堅持貼近產(chan) 業(ye) 辦專(zhuan) 業(ye) :既與(yu) 南江養(yang) 殖、種植、旅遊等地方支柱產(chan) 業(ye) 緊密配合,又著眼於(yu) 全國產(chan) 業(ye) 調整,培養(yang) 二、三產(chan) 業(ye) 人才。據介紹,小河職中為(wei) 南江旅遊業(ye) 發展輸送了1000餘(yu) 名優(you) 秀人才,全縣90%以上的畜牧係統科研人員、技術推廣員和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大戶均畢業(ye) 於(yu) 小河職中。學校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校長李勇自豪地說,近3年來,學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達99%,對口就業(ye) 率達80%,為(wei) 460名貧困學生優(you) 先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
近年來,四川圍繞產(chan) 業(ye) 布局,優(you) 化本科專(zhuan) 業(ye) 2322個(ge) 、高職專(zhuan) 業(ye) 2648個(ge) ,不斷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動對接和服務地方發展需求,培養(yang) 實用型技能人才,就業(ye) 率逐年攀升。眉山市立足自身產(chan) 業(ye) 發展實際,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眉山智能製造學院、洪雅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構建“校區+產(chan) 業(ye) ”就業(ye) 培訓機製,與(yu) 100家中小微企業(ye) 達成合作,依托高職院校開展訂單式、套餐式人才培育,創新“線上理論教學+工作崗位實訓操作”模式,推動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連續3年保持在98%以上。
四川華新現代職業(ye) 學院先後與(yu) 華為(wei) 、騰訊雲(yun) 、西南交大教培中心等企事業(ye) 單位在專(zhuan) 業(ye) 共建、人才培養(yang) 、技術創新、社會(hui) 服務等方麵開展深度合作。近年來,與(yu) 學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的企事業(ye) 單位已達近500家。
省委教育工委委員,教育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張瀾濤說,目前,四川正組織開展“雨露計劃”就業(ye) 促進專(zhuan) 項行動,努力幫助脫貧家庭學生就業(ye) ,為(wei) 就業(ye) 困難學生建檔,精準實施“一對一”幫扶,讓脫貧家庭孩子有奔頭。
行業(ye) 助力——
實施定向招錄
優(you) 先安排就業(ye)
“您好!電力工人正在全力搶修,完成後將第一時間恢複供電。請您理解!”前不久,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遭遇“倒春寒”,部分電網線路因雨雪天氣發生故障,格絨誌瑪耐心地用藏語向家住太陽穀鎮浪中村的饒登解釋停電原因和複電流程。
格絨誌瑪家住高原,以前差點因貧困失學,幸好趕上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實施的“三定生”(定向招生、定向培養(yang) 、定向安置)教育扶持計劃,學費、住宿費、書(shu) 本費全免,還享受了“雨露計劃”、學校生活補助等多項資助,順利完成學業(ye) 。2020年7月從(cong) 四川電力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後,格絨誌瑪定向入職國網四川得榮縣供電公司,負責營銷服務工作。由於(yu) 既懂電力技術又能說藏語,老鄉(xiang) 們(men) 有用電問題都喜歡找她谘詢。“我受理的工單都受到了用戶的好評,目前保持著‘零投訴’紀錄!”格絨誌瑪自豪地說,“國家的好政策改變了我的命運。”
“從(cong) 2010年開始,公司已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wan) 元,招收了1542名‘三定生’,其中1400餘(yu) 名學生來自貧困地區家庭。”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姚建東(dong) 告訴記者,這些家庭困難學子通過招聘考試回到家鄉(xiang) 從(cong) 事電網運維、供電服務工作,投身家鄉(xiang) 建設的同時,也防止了返貧。
“目前,四川正努力發揮建築、物流、電力等勞動密集型行業(ye) 的作用,挖掘國有企業(ye) 招聘潛力、擴大基層項目招募規模、加大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招錄(聘)力度、擴大招生入伍規模,促進‘雨露計劃’畢業(ye) 生就業(ye) 。”省就業(ye) 服務管理局就業(ye) 指導處處長陳明說,四川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ye) 家庭的畢業(ye) 生實施重點幫扶,為(wei) 他們(men) 提供“一次職業(ye) 指導、一批崗位信息、一次見習(xi) 機會(hui) 、一份政策清單、一份服務手冊(ce) ”精準化服務;針對不同困難狀況和需求,分類製定幫扶計劃,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就業(ye) 的,予以公益性崗位安置。加大對脫貧家庭畢業(ye) 生幫扶力度,一次性求職創業(ye) 補貼標準從(cong) 每人1200元提高到每人1500元,累計為(wei) 2021屆畢業(ye) 生發放求職創業(ye) 補貼1.6億(yi) 元。2021年,四川省共幫助7500名脫貧家庭畢業(ye) 生實現就業(ye) 創業(ye) 。(本報記者 王明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