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雲南安寧“鄉愁書院”:傳承耕讀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25 10:32: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昆明4月23日電(記者王明玉、鄭博非)在雲(yun) 南省安寧市青龍街道,村民張桂枝開了一家農(nong) 資商店,當下正值春耕春播,生意很是紅火。和農(nong) 資商店一樣人來人往的,還有隔壁的一家名為(wei) “鄉(xiang) 愁書(shu) 院”的鄉(xiang) 村書(shu) 店。

  這是雲(yun) 南第一家鄉(xiang) 愁書(shu) 院,它在2017年“世界讀書(shu) 日”那天落成後,已逐步與(yu) 鄉(xiang) 鎮融為(wei) 一體(ti) 。街邊集市上叫賣聲陣陣;書(shu) 院裏,卻別有一番天地。書(shu) 店裏,一麵土坯牆、幾張老照片,記錄鄉(xiang) 村的過往;村民專(zhuan) 注地讀書(shu) 、寫(xie) 字,靜享美好時光。

  “以前一年翻不了幾頁書(shu) ,閑時就打牌、遛彎兒(er) 。”張桂枝說,現在一有空就往書(shu) 院跑,農(nong) 忙賣農(nong) 資、農(nong) 閑來看書(shu) ,生活很充實。

  新華書(shu) 店安寧分公司負責人孫維媛介紹,鄉(xiang) 愁書(shu) 院是雲(yun) 南出版集團規劃建設的項目,旨在鄉(xiang) 村推廣全民閱讀。

  過去,青龍街道的群眾(zhong) 買(mai) 書(shu) 隻能去安寧市區的書(shu) 店,來回60多公裏,一天就兩(liang) 趟公交。現在,很多人和張桂枝一樣,常去附近書(shu) 院逛逛、買(mai) 書(shu) 。

  然而書(shu) 院建成之初,也有過少人問津的局麵。如何才能吸引村民來訪?

  “秘訣在於(yu) 給村民普及農(nong) 業(ye) 科學技術,引導他們(men) 用知識富起來。”孫維媛介紹,目前書(shu) 院4500多冊(ce) 圖書(shu) 中,農(nong) 技類書(shu) 籍能占到三分之一。此外,書(shu) 院還和當地政府一起,通過送書(shu) 到村、舉(ju) 辦文化活動、開展融入直播等新興(xing) 業(ye) 態的“閱讀+”探索等,讓書(shu) 院受到更多關(guan) 注,從(cong) 而打開局麵。

  自2017年開業(ye) 至今,書(shu) 院共計到訪近3萬(wan) 人次。青龍街道黨(dang) 工委委員尹正勇說:“以鄉(xiang) 愁書(shu) 院為(wei) 陣地,青龍街道閱讀氛圍越來越濃,鄉(xiang) 村的精神風貌也越來越好。”

  有耕有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就越走越寬,青龍街道養(yang) 雞大戶楊振榮對此深以為(wei) 然。

  “我家關(guan) 於(yu) 養(yang) 雞的書(shu) 少說有五六十本,現在每周末都會(hui) 去書(shu) 院看看有沒有新書(shu) ,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也喜歡在那看詩集。”楊振榮笑著說,希望孩子們(men) 好好讀書(shu) ,看見更大的世界,將來繼續建設家鄉(xiang) 。

  如今,楊振榮的養(yang) 雞場和農(nong) 家樂(le) 規模越做越大,帶動周邊村子上百位留守老人養(yang) 雞致富。

  “目前雲(yun) 南已建成167家鄉(xiang) 愁書(shu) 院,還有24家正在建設中。”雲(yun) 南新華書(shu) 店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楊敏介紹,通過尋找民間匠人、收藏陳列老物件或少數民族生產(chan) 生活用具等方式,書(shu) 院將聚焦曆史文化名鎮、民族邊境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再現當地曆史風貌、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前不久,文化和旅遊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機製。

  在西南邊陲一條條老街新巷中,縷縷書(shu) 香不僅(jin) 熏陶著一方水土一方人,還將傳(chuan) 承耕讀文化,點亮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