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新疆護林員30餘年堅守深山 護航青山綠水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新疆昭蘇4月25日電(陶拴科)清晨,阿地肯·木卡就忙碌著準備一月的蔬菜、清油、麵粉、饢等。他細心地用繩子綁好這些生活物資,準備騎著摩托回到山裏。
“這次回來就是要準備帶走下個(ge) 月的吃的,順便給摩托車加滿油。山裏路很遠,崎嶇不平,所以要提前走,天黑前就到了駐地了。”阿地肯·木卡說。
今年59歲的阿地肯·木卡是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林草局一名護林員,1989年被聘用到昭蘇縣洪納海鎮賽肯圖別克林區工作,看管8000多畝(mu) 公益林,以山為(wei) 家,以林為(wei) 伴,兌(dui) 現著一個(ge) 護林員對“綠水青山”的承諾。
賽肯吐別克林區處在山穀間,海拔在2200米左右,特克斯河從(cong) 林區穿越而過。這裏植被茂密,野生動物頻繁出入。每年11月林區就被大雪封路,阿地肯·木卡就回到單位,來年3月底,阿地肯·木卡再進入山裏繼續護林。
“一年7個(ge) 月都在山上,看管林區的樹木有沒有被盜伐,再進行非法捕獵、防火安全、森林知識宣傳(chuan) 等。每個(ge) 月回家一次,帶一個(ge) 月的生活物資,來回需要200公裏,路上消耗時間太多了,所以每次都來去匆匆,也照顧不上家裏。”阿地肯·木卡說。
阿地肯·木卡回憶:“1989年我來到賽肯吐別克林區,當時灌木稀疏,生長著錦雞兒(er) 、樺樹、沙棘等,每年夏季牧民會(hui) 來林區放牧,有些小樹苗就會(hui) 被牛、馬啃食。做了護林員後,我時常給牧民宣傳(chuan) ,牧民們(men) 的牲畜就很少來這裏了,樹木一年比一年多了,有些我剛去碗口粗的樹,現在都長成了參天大樹。”
護林長達33年的阿地肯·木卡,對管轄範圍如數家珍:“我每個(ge) 月至少要巡山22次,每天都要走20多公裏。絕大部分路程還得靠腳力,其實走路也好,也算修身養(yang) 性吧。”
深居林海,阿地肯·木卡已經習(xi) 慣了那裏的生活。“這裏手機沒有信號,有時候想和家人通電話了,我就爬到山頂,找一個(ge) 有信號的地方,和家裏人說兩(liang) 句。”
昭蘇縣林草局草原防火辦副主任馬紮太·塔裏木說:“我們(men) 一共有27名護林員,阿地肯·木卡是年紀最大的,也是護林時間最長的,對他來說林子就像他的院子一樣,一草一木都在用心守護。”
33年,阿地肯·木卡在平凡的護林崗位上,他跑遍了管轄區域的每一條山梁、每一道山溝,每一條河流,為(wei) 8000畝(mu) 公益林撐起了“保護傘(san) ”,實現了林區33年零事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