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如何理解“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2-04-29 10:1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肖斌(福建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十四億(yi) 人口要整體(ti) 邁入現代化社會(hui) ,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xie) 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曆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在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開創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破解了如何在超大規模國家實現現代化這一世界性世紀性難題。

  

  對於(yu) 現代化實踐而言,不同的人口規模意味著迥異的現代化難度係數。迄今為(wei) 止,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超過30個(ge) 、總人口不超過10億(yi) 人。無論是千萬(wan) 人口級別的西歐國家,還是億(yi) 級人口體(ti) 量的美國,它們(men) 既沒有在量上達到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程度,同時其以資本為(wei) 中心的現代化訴求在質上更是與(yu)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所蘊含的內(nei) 在要求背道而馳,這從(cong) 一定程度上恰好折射出西方國家既有現代化模式的曆史局限。

  一方麵,西方國家從(cong) 來沒有把人的自由全麵發展作為(wei) 自身現代化的終極目標,人的主體(ti) 性在日趨激化的資本主義(yi) 矛盾衝(chong) 突中被踐踏和虛無。在資本主導下的西方現代化進程中,不斷被再生產(chan) 和呈現出的現代化成果隻是用來獻祭追逐剩餘(yu) 價(jia) 值最大化的資本,而絕非致力於(yu)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真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無論是資本主義(yi) 原始積累時期通過圈地運動和血腥法令合力催生大批雇傭(yong) 勞動者的召之即來,還是借助絕對剩餘(yu) 價(jia) 值生產(chan) 和相對剩餘(yu) 價(jia) 值生產(chan) 造就龐大產(chan) 業(ye) 後備軍(jun) 的揮之即去,抑或羅馬俱樂(le) 部預言人口與(yu) 工業(ye) 資本指數增長瀕臨(lin) 自然極限的深切憂慮,無一不把主體(ti) 性的人等同於(yu) 其他一切物化的生產(chan) 要素,並隻將其視為(wei) 計算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目標函數的變量因子。這一曆史情境,正如法國曆史學家保爾·芒圖闡述的:“首先是大群卑微的、用自己有紀律的活動來充滿人口稠密的工業(ye) 城市的工人無產(chan) 階級;其次是工業(ye) 貴族,即資本家權貴階級,工廠的創建人和所有主們(men) 。在產(chan) 業(ye) 革命所引起的人口增加之後,必須描寫(xie) 它創造的社會(hui) 各階級,而這些階級的需要、趨向和衝(chong) 突正充滿著現代世界的曆史。”

  另一方麵,西方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建立起“中心—外圍”式的世界政治經濟關(guan) 係格局,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普遍依附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的發展中並沒有實現自身真正的現代化,甚至在現代化探索中不斷迷失方向。以美國為(wei) 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不斷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推銷所謂的現代化改革方案,推行產(chan) 權私有化、政府非調控化、貿易自由化和福利個(ge) 人化等改革措施,同時憑借其對資本的控製與(yu) 技術壟斷,進一步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麵殖民和控製。特別是二戰後,處於(yu) 國際分工低端位置的發展中國家,一味按照基於(yu) 西方經濟學比較優(you) 勢理論的“貿易互惠”原則參與(yu) 國際分工和貿易,過度專(zhuan) 注於(yu) 生產(chan) 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chan) 品,過分相信西方許諾的所謂進口替代工業(ye) 化戰略,不僅(jin) 使自身在國際貿易中獲利甚少,而且還導致國內(nei) 的產(chan) 業(ye) 分工不斷固化,舊有的產(chan) 業(ye) 結構無法更新升級,喪(sang) 失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自主權,並造成嚴(yan) 重的經濟危機和社會(hui) 動蕩。

  

  作為(wei) 一個(ge) 後起發展中大國,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曆程,14億(yi) 多人民攜手邁入現代化,這離不開現代化邏輯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邏輯的緊密結合與(yu) 同頻共振。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意味著不能盲目依賴自由市場自發性的分散決(jue) 策,必須在現代化進程中始終堅持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統籌區域發展從(cong) 來都是一個(ge) 重大問題。如果依靠西方自由市場下原子化個(ge) 體(ti) 分散決(jue) 策來助推,隻能是各自為(wei) 政、各行其是,最終延緩現代化建設的整體(ti) 進程。縱觀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領航者”和“規劃師”,善於(yu) 思考現代化建設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並在頂層設計中進行戰略性、係統性、前瞻性謀劃;善於(yu) 從(cong) 現代化建設一般事務中發現政治問題,從(cong) 錯綜複雜的矛盾關(guan) 係中把握政治邏輯和進行政治運籌;善於(yu) 發現和看懂傾(qing) 向性、苗頭性問題,防範現代化建設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顛覆性錯誤。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推動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意味著不能放任資本的野蠻生長與(yu) 無序擴張,必須在現代化進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相較於(yu) 以資本為(wei) 中心的西方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旗幟鮮明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wei) 規律,既發揮資本作為(wei) 生產(chan) 要素的積極作用,又重視有效控製資本的消極作用。同時,中國式現代化致力於(yu) 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脫貧攻堅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在消除絕對貧困中為(wei) 持續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為(wei) 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提供充足人力資源。同時,伴隨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更多現代化成果,也會(hui) 不斷孕育和催生更大規模的需求和消費,從(cong) 而在外部風險不斷加劇的環境下為(wei) 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提供強大韌性和回旋空間。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意味著不能將自身現代化夢想寄希望於(yu) 他人,必須在現代化進程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完整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尤其在裝備製造業(ye) 方麵,我國擁有齊全的製造業(ye) ,這在全世界範圍內(nei) 絕無僅(jin) 有;全力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裏;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領域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既虛心學習(xi) 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又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wei) 世界上眾(zhong) 多渴望獨立發展、渴望現代化的國家提供了中國方案,引領世界現代化新潮流。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