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女性在生育中的付出更多被看見
【新聞隨筆】
作者:王丹
這兩(liang) 天,同時關(guan) 涉“孩子”和“房子”的消息頻頻出現。
據媒體(ti) 報道,在江蘇無錫,生育兩(liang) 個(ge) 孩子及以上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可在限購區域新增一套購房指標;在湖南株洲,生育三孩家庭在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和首付比例上均可享受一定特殊政策;在江西宜春,“三孩”家庭可有限配租公租房且明確為(wei) 二居室(含)以上。
自“七普”數據發布以來,如何提振人口出生率,成為(wei) 整個(ge) 社會(hui) 持續討論的一大話題。既因為(wei) 其與(yu) 個(ge) 人生活決(jue) 策及規劃有關(guan) ,也因其關(guan) 係到一個(ge) 國家的未來發展。在這場公共討論中,“不安居,難安育”似已成為(wei) 一大共識。近些年來,不斷高漲的房價(jia) “掏空六個(ge) 錢包”,並對年輕人的生育意願造成擠壓,確也符合多數人的生活體(ti) 驗與(yu) 認知。一些地方在住房問題上找撬點,通過提供一定的購房補貼或優(you) 惠政策試圖減輕相關(guan) 人群生育與(yu) 養(yang) 育壓力及成本,也算是對症下藥。
有研究表明,相較於(yu) 無房青年人口,在一個(ge) 城市有住房的青年人口或有更高的生育意願。而高生育意願則主要與(yu) 住房所綁定的教育等公共服務權利有關(guan) 。換句話說,當一個(ge) 人在城市有了安身之所,很多時候意味著擁有了獲取這座城市提供的教育等公共服務的權利,自然包括生育、養(yang) 育、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兜底。這些都是影響生育意願的重要因素。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不論是對適婚適育人群購房進行現金補貼或貸款優(you) 惠,還是通過增加保障房解決(jue) 該人群的住房問題,都將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住房問題對生育意願的擠占效應。由此延伸開來,如何“向前一步”,讓參與(yu) 一座城市的發展與(yu) 建設但無住房的人口也能享有包括生育、教育在內(nei) 的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應成為(wei) 政策瞄準的目標和方向。
不過,在生育一個(ge) 孩子的過程中,住房的成本無疑是最顯性的也最好計算的,而更多隱性的也算不清的成本散落在“她”處。
對一個(ge) 女性來說,生育一個(ge) 孩子帶來的不僅(jin) 是身體(ti) 的疼痛或健康的風險,還有收入的減少和職業(ye) 發展的受限。因為(wei) 在精細育兒(er) 已成為(wei) 通選的當下,媽媽們(men) 不得不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一個(ge) 孩子長大。更重要的是,這個(ge) 過程並不是隻有兩(liang) 三年,而幾乎與(yu) 孩子的未成年時段等長。漫長養(yang) 育中的可見不可見、可數不可數的付出,都是存在機會(hui) 成本的。
很多時候,其中大大小小的機會(hui) 成本,更準確地說是女性的生育成本,並沒有被完全看到,或者統合算到了“家庭”的頭上。而恰是這種巨大的成本,讓女性麵對婚育時選擇退卻。
正是在這個(ge) 邏輯下,一些人認為(wei) 住房補貼和貸款優(you) 惠,難以在很大程度上撬動甚至改變一個(ge) 家庭——準確地說是女性的生育決(jue) 定。發展幼兒(er) 托養(yang) 及普惠教育等,確實在客觀上減輕了女性的養(yang) 育成本,但“較真”的話,這與(yu) 從(cong) 減輕女性養(yang) 育成本出發來籌謀施政,多少還是存在偏差。更多貼合女性職業(ye) 發展特點的設計和育兒(er) 隱形成本的補償(chang) 與(yu) 救濟,顯然應該被更多地、更精準地考慮。
也即,在公共政策的製定和討論中,我們(men) 需要更多地考慮而非模糊性別視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