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條件有能力保持宏觀經濟大盤穩定
作者:王昌林、郭麗(li) 岩(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核心閱讀
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成績來之不易。盡管當前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沒有變。我們(men) 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戰勝困難和挑戰,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今年以來,麵對更加複雜嚴(yan) 峻的疫情防控壓力和外部環境,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生產(chan) 繼續穩步恢複,內(nei) 需拉動作用提升,創新驅動成效顯著,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同時也要看到,受世界局勢複雜演變、國內(nei) 疫情衝(chong) 擊等多種因素影響,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們(men) 要正確認識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困難和挑戰,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積極出台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政策,保持宏觀經濟大盤穩定。
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成績來之不易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保持擴張態勢,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4.8%,高於(yu) 去年四季度0.8個(ge) 百分點,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並呈現一些新亮點、出現一些好趨勢。比如,在主要發達國家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和國際環境複雜變化的背景下,我國物價(jia) 保持穩定;出口增長比較強勁,一季度出口增長13.4%,其中工業(ye) 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4.4%;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是最高的,仍然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ye) 、裝備製造業(ye) 分別增長14.2%、8.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ye) 高7.7、1.6個(ge) 百分點。基建投資增長加快,製造業(ye)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從(cong) 月度看,1—2月主要經濟指標恢複較快,雖然3月份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增加,部分經濟指標出現回落,但綜合來看,一季度我國經濟總體(ti) 上處於(yu) 持續穩定恢複態勢,正在按照“十四五”規劃部署有序推進各方麵結構優(you) 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比如,從(cong) 實物量指標看,1—3月,全社會(hui) 用電量同比增長5%,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同比增長2.8%,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8.7個(ge) 百分點,就業(ye) 格局保持整體(ti) 穩定。這些都表明,我國經濟保持合理增長具備堅實支撐。
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不容易。第一,這是在去年高基數的情況下實現的。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經濟分別增長-6.9%和18.3%。如果說去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是跨過一個(ge) 大坑的話,今年一季度則是翻過了一座高山。第二,這是在近期疫情多發的情況下實現的。今年以來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麵廣、頻發的特點,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加大。一季度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說明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效顯著。第三,這是在世界局勢複雜演變的情況下實現的。突然爆發的俄烏(wu) 衝(chong) 突導致全球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動蕩加劇,對物流、供應鏈造成新的衝(chong) 擊,疊加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等影響,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我們(men) 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和挑戰,實現一季度經濟運行平穩開局,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鬥的結果。
客觀認識當前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困難和挑戰
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和挑戰增多。我們(men) 既要看到經濟下行的壓力,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及時有效應對當前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困難和挑戰。
從(cong) 內(nei) 部看,我國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人口總量接近峰值,老齡化程度加深;基礎設施和房地產(chan) 投資增速趨緩,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下降,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減少;技術創新後發優(you) 勢減弱,進入更多依靠自主創新的階段;土地、資源等約束條件逐步強化,舊的生產(chan) 函數組合方式難以持續;等等。隨著我國人口、投資、技術創新等要素條件發生重大階段性變化,我國經濟進入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既麵臨(lin) 經濟下行壓力,也擁有邁上更高台階的機遇。隻要跨越這個(ge) 關(guan) 口,就能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cong) 外部看,改革開放後較長時期,我國利用勞動力成本低廉優(you) 勢,抓住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向外轉移的機會(hui) ,大規模出口和外向型發展成為(wei) 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結構大調整,我國經濟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製造業(ye) 加速轉型升級、向全球產(chan) 業(ye) 鏈高端邁進。個(ge) 別發達國家竭力遏製我國發展,不擇手段圍堵打壓我國高科技企業(ye) ,這正說明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持續增強。麵對新的國際國內(nei) 形勢,隻要我們(men)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就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們(men) 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中央判斷和決(jue) 策部署上來,客觀認識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應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穩定經濟基本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保持宏觀經濟大盤穩定具備諸多有利條件
盡管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且成因複雜,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沒有變。我們(men) 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戰勝當前麵臨(lin) 的困難和挑戰,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生產(chan) 要素有支撐。從(cong) 勞動力要素看,我國擁有8.8億(yi)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年齡38.8歲,人口紅利仍然存在。同時,人才紅利正在加快形成和釋放。2021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9年,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yi) 人,每年高校畢業(ye) 生為(wei) 1000萬(wan) 人左右,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jun) 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正在形成。從(cong) 資本形成看,目前我國儲(chu) 蓄率超過40%,社會(hui) 資金總體(ti) 充裕,生產(chan) 建設支撐條件較好,投資增長具備較好基礎,而且經過多年發展,全社會(hui) 積累了龐大資本存量,盤活資產(chan) 潛力有較大空間。此外,我國數據要素資源豐(feng) 富,數據要素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性,這會(hui) 對我國經濟穩定運行提供越來越重要的支撐。
創新創業(ye) 有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業(ye) 是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加大,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在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為(wei) 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2021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wei) 2.44%,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發明專(zhuan) 利授權69.6萬(wan) 件,是2010年的5倍,年均增長16%。近年來,我國平均每天新設企業(ye) 超過2萬(wan) 戶,全國市場主體(ti) 已突破1.5億(yi) 戶,湧現出一批前景看好的企業(ye) 。早期投資、創業(ye) 投資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私募股權和創業(ye) 投資基金規模達到12.79萬(wan) 億(yi) 元,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創業(ye) 投資市場。企業(ye) 創新活力增強。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有研發活動的企業(ye) 占比達到36.7%,比2009年提高28.2個(ge) 百分點。
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有韌性。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製造業(ye) 增加值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220多種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世界第一。在輕工紡織、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形成了一批產(chan) 業(ye) 配套齊全、集聚度高的產(chan) 業(ye) 集群,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處於(yu) 關(guan) 鍵地位。隨著我國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以及市場對中高端產(chan) 品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持續增強。
市場需求有潛力。我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和全球最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ti) ,人均GDP已超過1.2萬(wan) 美元,巨大的市場需求潛力將不斷釋放出來。比如,2020年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約180輛,與(yu) 主要發達國家平均400輛以上的水平相比仍有明顯差距,汽車消費需求潛力巨大。再如,2021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wei) 64.7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jin) 為(wei) 46.7%,二者還有較大差距,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仍有較大發展潛力,房地產(chan) 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的增長仍有較大空間。此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綠色低碳、教育服務、醫療健康、托育養(yang) 老、家政服務等領域需求潛力也非常大。
宏觀政策有空間。我國通貨膨脹率和財政赤字率都處於(yu) 較低水平,政府負債(zhai) 率處在合理區間,外匯儲(chu) 備充足,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有較大空間,宏觀調控政策工具箱的工具充足。此外,改革開放政策、結構政策、區域政策、微觀政策等在優(you) 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擴大內(nei) 需、釋放結構性增長潛能、增強市場預期、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等方麵都有很大潛力。
最為(wei) 重要的是,我們(men) 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長期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隻要我們(men) 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發揚曆史主動精神,迎難而上,敢於(yu) 鬥爭(zheng) ,砥礪前行,奮發有為(wei) ,就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持宏觀經濟大盤穩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