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曆史文化“出圈IP”?王岸柳:需立足文脈
中新網鄭州4月28日電如何打造曆史文化“出圈IP”?王岸柳:需立足文脈
記者 韓章雲(yun)
從(cong) 唐俑中脫胎的“唐宮小姐姐”,以孔子為(wei) 原型的“南孔爺爺”,辛棄疾、李清照組CP的“濟南二安”……近年來,借助“讓曆史活起來”的東(dong) 風,多地嚐試將曆史人物、經典文物等打造成IP為(wei) 地方形象代言。
那麽(me) ,曆史人物IP化如何破俗出新意?IP化過程中應有何種考量?帶著這些問題,中新網記者近日專(zhuan) 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研究所執行所長王岸柳博士。
文脈是IP的基石
2018年王岸柳團隊提出新文脈理論,2022年提出文脈IP指標體(ti) 係,致力於(yu) 推動“一地一脈”的文化產(chan) 業(ye) 建設。他向記者解釋說,“文脈”是文化地的曆史主線,“文脈IP”指的是根植於(yu) 區域地理單元人文曆史之中的IP,它生於(yu) 文化共識、長於(yu) 文化共識,天然儲(chu) 存著成熟的認知和潛在的受眾(zhong) 。他認為(wei) ,隻有最符合國人文化傳(chuan) 統的曆史存續,才有可能成為(wei) 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IP。
長期關(guan) 注國內(nei) 文創產(chan) 業(ye) 發展,王岸柳也注意到河南在文創領域的成績。“2021年河南衛視憑借著《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洛神水賦》《龍門金剛》《舞千年》《國色天香》等多個(ge) 經數字化包裝的文化節目‘出圈’,賺足眼球、獲得好評,這就是我們(men) 團隊一直倡導和鼓勵的,打造IP一定要立足於(yu) 文脈。”
以杜甫為(wei) 例,作為(wei) 一個(ge) 全國性的文化符號,杜甫在全國很多城市都留下了足跡。王岸柳認為(wei) ,河南省鞏義(yi) 市是杜甫的出生地,打造杜甫文化IP,鞏義(yi) 要在這些城市中脫穎而出、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文氣質和精神內(nei) 核,就需要找到杜甫與(yu) 家鄉(xiang) 鞏義(yi) 最深刻的曆史關(guan) 聯,“鞏義(yi) 這塊土地上什麽(me) 樣的山水和人文,才能孕育出中國曆史上最偉(wei) 大的詩人之一。”
曆史人物IP需貼合現實
曾經“杜甫很忙”塗鴉成為(wei) 一代網友的狂歡,王岸柳認為(wei) ,這一現象能給當下曆史人物IP化熱潮帶來一定的啟示。
“這也反映出了曆史人物IP打造的一個(ge) 重要考量——找到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生活的連接點。”王岸柳介紹,年輕一代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娛樂(le) 方式,IP的打造就是要找到IP的獨特內(nei) 涵與(yu) 他們(men) 的相通之處,“IP特別是曆史人物的IP不能停留在文化灌輸的層麵,要結合當下最流行的傳(chuan) 播載體(ti) 和形式,形成於(yu) 這些傳(chuan) 播平台最貼合的內(nei) 容。”
近年來,國內(nei) 一些地區在曆史人物IP化方麵做出的嚐試和探索已取得成效。例如,湯顯祖故裏、江西撫州2017年提出“東(dong) 方莎士比亞(ya) ”的文脈IP,通過舉(ju) 行“湯顯祖戲劇節”等活動,把戲曲文化交流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時,通過聯合舉(ju) 辦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ya) 、塞萬(wan) 提斯逝世400周年活動,撫州與(yu) 英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的文化交流成為(wei) 常態,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但王岸柳也指出,曆史人物的IP化有一定難度,“難就難在,曆史人物IP打造要實現在某一地理單元之中的獨特性,正如前麵提到的杜甫。”他表示,曆史人物就在人們(men) 的記憶之中,優(you) 秀的曆史人物IP化可以喚醒記憶,讓潛藏的流量通過鮮活的表達來激發,從(cong) 而成為(wei) 一座城市最好的代言人和傳(chuan) 播者。“江西撫州打造湯顯祖IP就是一個(ge) 很好的、可供比如杜甫故裏來參考借鑒的成功案例。
曆史人物IP如何“破圈”?在數字化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的當下,王岸柳表示,“數字人”能夠超越文化區隔,成為(wei) 文化IP的“代言人”。當然,“數字人”並不是一個(ge) 簡單的卡通形象或者隻有簡單幾個(ge) 動作的擺設,而是有著自己的“人設”,能夠與(yu) 人們(men) 在網絡上、在數字世界中互動的真實存在。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要“實施中華文化超級IP工程”,王岸柳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很好的開端。“河南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底蘊豐(feng) 厚,以至於(yu) 小到一個(ge) 鎮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文脈並據此提出具有獨特性和辨識度的文脈IP。”他建議,應當集合這些資源,形成河南省的文脈IP譜係,以此引領河南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