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植物寶庫綻放更多光彩
作者:常 欽
香山腳下,春光融融。4月18日正式揭牌的國家植物園,一派生機盎然。北園科普館裏,最重可達25公斤的“海椰子”種子、輕若浮塵的斑葉蘭(lan) 種子並列展示;200餘(yu) 個(ge) 中外品種牡丹亮相南園,不少人排隊在“牡丹王國”拍照留念……有參觀者感慨:“大飽眼福、大開眼界,真是不虛此行,值得再來。”
國家植物園是標誌性國家象征,是國家植物多樣性保護基地。習(xi) 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宣布,本著統籌就地保護與(yu) 遷地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啟動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作為(wei) 國家植物園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設立的國家植物園,是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園)和北京市植物園(北園)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經過擴容增效有機整合而成,具備了全國領先的科研實力和植物遷地保護水平,標誌著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開啟新的篇章。
豐(feng) 富的物種收集,是國家植物園的一大特色。與(yu) 普通的植物園、公園不同,國家植物園的重要功能是植物遷地保護和科學研究。無論是資源遷地保護、植物科學研究,還是科學傳(chuan) 播和園林園藝展示,都需建立在豐(feng) 富的物種收集基礎上。比如,2004年以來,北京植物園啟動北京地區杓蘭(lan) 屬植物的資源調查和保育研究,讓瀕危物種大花杓蘭(lan) 的種群得到恢複。此次設立的國家植物園將繼續構建、完善“從(cong) 種子到種子”的植物保護動態全過程,對生存受威脅物種、區域特有物種或具有重要經濟價(jia) 值的物種進行有效保護。
從(cong) “植物園”升級到“國家植物園”,除了優(you) 勢資源的整合,國家植物園社會(hui) 服務功能的拓展也是重中之重。走進國家植物園南園,可見到木蘭(lan) 類、薔薇類、殼鬥類等植物類群,仿佛翻開一本講述植物進化曆史的教科書(shu) ;來到北園的科普館,活體(ti) 植物、植物標本、植物科學畫等讓人目不暇接,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學習(xi) 。在開展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的同時,為(wei) 社會(hui) 提供高水平的植物科普教育、技術培訓和健康遊憩服務,讓全民共愛自然之美、共享自然之美,這是國家植物園的功能所係,也是其魅力所在。
近年來,我國植物科學研究發展迅速,但有些方麵仍存在一些短板,對於(yu) 植物物種多樣性的研究和認識也有待深化。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建設好國家植物園,還需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促進科技支撐、健全管理體(ti) 製。未來,通過遴選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植物園,同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就地保護體(ti) 係形成有機銜接、相互補充,將推動實現中國植物多樣性保護全覆蓋和可持續利用。
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國家之一。穩步推進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有利於(yu) 逐步實現我國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得到遷地保護的目標。多措並舉(ju) 、凝聚合力、久久為(wei) 功,我們(men) 一定能建設好國家植物園,讓迷人的植物寶庫成為(wei) 寶貴的科學殿堂,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多優(you) 質的生態產(chan) 品和美好的精神享受。(常 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