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

發布時間:2022-05-06 10:23: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李奇峰(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為(wei)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feng) 厚滋養(yang) 。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上好思政課,需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挖掘好、運用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豐(feng) 富資源,將其融入教學過程,用以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引導學生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厚植愛國情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yang) 學生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er) 女為(wei) 國家發展繁榮不懈奮鬥。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輝煌曆史,孕育滋養(yang) 了中華兒(er) 女厚重雋永的愛國情懷,譜寫(xie) 了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yi) 篇章。從(cong) 司馬遷“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到陸遊“位卑未敢忘憂國”,從(cong)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都是強烈愛國情懷的體(ti) 現。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思政課應著眼固本培元、凝心鑄魂,深入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結合課程設置講好愛國故事,引導青年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之中。

  弘揚奮鬥精神。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不可避免會(hui) 麵臨(lin) 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hui) 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需要廣大青年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矢誌奮鬥,攻堅克難。上好思政課,要深入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的奮鬥精神,緊密聯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的奮鬥曆程,讓青年學生明白為(wei) 什麽(me) 要奮鬥、為(wei) 什麽(me) 而奮鬥以及如何奮鬥,認識到青春隻有在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為(wei) 民族、為(wei) 人類的奉獻中才能綻放光彩,引導青年學生在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的過程中明確奮鬥方向、堅定奮鬥意誌,始終保持勇於(yu) 奮鬥的精神狀態,做到剛健有為(wei) 、自強不息,在矢誌奮鬥中譜寫(xie) 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培養(yang) 創新意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敢於(yu) 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創新成為(wei) 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ye) 成為(wei) 青春搏擊的能量,讓青春年華在為(wei) 國家、為(wei) 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li) 光彩。”創新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ge) 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中國曆史文獻中記載著諸多先人勇於(yu) 突破常規、改革創新的事跡,如蔡倫(lun) 改進造紙術、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等,都是創新精神的生動寫(xie) 照,對於(yu) 推動社會(hui) 進步具有重要作用。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ye) 的有生力量。上好思政課,要善於(yu) 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相關(guan) 內(nei) 容,堅持曆史與(yu) 現實、理論與(yu) 實際相結合,培養(yang) 青年學生積極探索、勇於(yu) 創新、應變求變的精神品質和實踐能力,引導他們(men) 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以永不停滯、永不僵化的精神狀態幹事創業(ye) 、砥礪奮進,用青春書(shu) 寫(xie) 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曆史的華彩篇章。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