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當好鄉親們的“健康守護者”(中國道路中國夢)

發布時間:2022-05-11 09:2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在貴州山區長大,山路彎彎,很早就體(ti) 會(hui) 到了山裏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病的不便。正因如此,當醫生很早就成了我的夢想。高考填報誌願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報考了全科醫學專(zhuan) 業(ye) 。說起來,我還是省裏首屆農(nong) 村訂單定向醫學生。

  還記得培訓期間,我在內(nei) 科、外科、兒(er) 科、急診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各個(ge) 科室輪流學習(xi) 。白天跟著老師學臨(lin) 床、晚上埋頭書(shu) 桌勤補課……紗布和手術刀、聽診器和病曆夾始終與(yu) 我相伴。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yu) 掌握了相關(guan) 科室的常見病、多發病診治辦法,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畢業(ye) 後,我回到家鄉(xiang) 成為(wei) 一名基層全科醫生。工作剛起步時,住宿等生活條件有點差,有的時候臨(lin) 床診療還會(hui) 缺少藥品和設備。條件不足,服務來補!我一邊爭(zheng) 取改善醫院的醫療條件,一邊發揮全科醫生的優(you) 勢:頭疼腦熱看得了,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也有辦法;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提供問診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期大病及慢病走訪、上門診療等,我一樣都不敢懈怠,奔走在各個(ge) 山鄉(xiang) 村寨之間。

  有一次特殊的出診經曆,讓我印象深刻。那天臨(lin) 近下班,隔壁鄉(xiang) 鎮的村民打來電話求助。原來,他家裏80多歲的老人病情危急,隻能請醫生上門看病。一邊讓家屬描述病情,一邊收拾好藥品設備,我趕緊奔赴患者家中。經過一番檢查,基本摸清了老人的病因,也對並發症有所了解。隨後,我帶家屬到醫院開藥,又返回患者家中指導用藥、囑咐相關(guan) 注意事項。一直到晚上9點多,老人情況有所好轉,所有人這才安下心。“出診不分時間、不論地域,你們(men) 醫生真了不起!”病人家屬的那句感謝,至今我都記得,也成了我撲下身子、堅守崗位的動力。

  在社會(hui) 各方麵的關(guan) 心和支持下,我們(men) 鄉(xiang) 鎮的醫療條件一天天變好,我的付出也贏得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認可。幾年下來,我們(men) 按時按需進行培訓提升業(ye) 務能力,探索鎮村醫療資源整合,做深做細鄉(xiang) 村醫療服務,醫院服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家門口有了好醫院,省了錢、治了病,日子越過越舒心。”原先鄉(xiang) 鎮裏治不了的病,如今家門口就能治,鄉(xiang) 親(qin) 們(men) 終於(yu) 告別了大病小病都得去縣市醫院的日子。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要人才支持,鄉(xiang) 村醫療需要全科醫生。在鄉(xiang) 村做一名合格的全科醫生,不僅(jin) 意味著臨(lin) 床診療能力要過關(guan) ,公共衛生服務也要跟得上。隻有這樣,才能當好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健康守護者”。我相信,隨著更多醫學人才來到基層、紮根鄉(xiang) 村,鄉(xiang) 村醫療衛生事業(ye) 一定會(hui) 發展得越來越好,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健康生活也一定會(hui) 越來越有保障。

  (作者為(wei) 貴州遵義(yi) 鳳岡(gang) 縣琊川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本報記者常欽采訪整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