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型城鎮化 促進共同富裕
作者:王博雅(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人口與(yu) 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zhong) 的共同期盼,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推進新型城鎮化,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必然會(hui) 極大地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加快我國邁入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步伐。
新型城鎮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
城鎮化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有效地拉動了消費增長,促進了投資,優(you) 化了產(chan) 業(ye) 結構,推動了創新創業(ye)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城鎮化與(yu) 工業(ye) 化、信息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協調發展,促進了社會(hui) 財富的快速積累,全麵提升了人民生活質量。2020年,我國超萬(wan) 億(yi) GDP的城市已擴容至23個(ge) ,占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38%。從(cong) 現實看,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已占全國總人口的多數,城鎮居民中等收入群體(ti) 能否顯著擴大、城鎮居民能否平等地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是共同富裕目標是否實現的重要標誌。
擴大城鎮居民中等收入群體(ti) 、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都離不開新型城鎮化的有效推進。城鎮化承載了工業(ye) 化和信息化的發展空間,能夠帶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加快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新型城鎮化突出“以人為(wei) 核心”,契合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現實需要,是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
新型城鎮化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內(nei) 在要求
“以人為(wei) 核心”是新型城鎮化的本質要求。圍繞人的需求和發展,新型城鎮化重在促使城鎮建設更加優(you) 化,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城鄉(xiang) 差距進一步縮小,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等,進一步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
新型城鎮化使區域發展格局更加優(you) 化、更加協調。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優(you) 化區域發展布局,包括以提高城鎮化質量為(wei) 導向優(you) 化城鎮空間布局結構,支撐重大區域戰略。為(wei) 此,要以城市群為(wei) 主體(ti) 形態推進城鎮化,遵循一體(ti) 化原則,優(you) 化提升東(dong) 部城市群,發展壯大中部城市群,培育發展西部城市群,形成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
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有助於(yu) 不斷縮小城鄉(xiang) 差距。新型城鎮化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把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作為(wei) 突破口,注重改變以往農(nong) 業(ye) 現代化滯後於(yu) 工業(ye) 化和城鎮化進程、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不足、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等問題,是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的重要途徑。新型城鎮化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協調發展,有助於(yu) 破解城鄉(xiang) 二元結構,走出一條以工促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工農(nong) 互惠的城鄉(xiang) 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型城鎮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助於(yu) 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高質量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平正義(yi) 的突出體(ti) 現。推進新型城鎮化,就是要把人民對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發展目標,大力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you) 質化、可及化,在發展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在就業(ye) 、教育、醫療、住房、養(yang) 老、文化等方麵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需求,使更多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有尊嚴(yan) 、高品質的城市生活。
積極發揮新型城鎮化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
新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能夠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強大動力,必須積極發揮新型城鎮化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期盼。
發揮新型城鎮化重要經濟引擎作用。一方麵,通過優(you) 化城鎮空間布局,提高空間配置效率,以城市群為(wei) 主體(ti) ,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密切中心城市與(yu) 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hui) 聯係,依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中心城市,培育發展同城化程度高的現代化都市圈,實現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發展;大中小城市應找準自身功能定位,形成優(you) 勢互補、密切協作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另一方麵,以新型城鎮化拉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投資,發揮要素集聚和知識溢出的創新優(you) 勢,培育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極,形成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動力係統,培育發展縣域經濟,提升縣城及縣級市承接大中城市功能轉移的能力,推動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向縣域延展,扶持縣域發展高端產(chan) 業(ye) ,發揮縣城輻射帶動鄉(xiang) 村經濟發展的節點作用。
發揮新型城鎮化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的帶動作用。要實現城鄉(xiang) 共同富裕,必須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一是抓住阻礙城鄉(xiang) 要素雙向流動和統一市場形成的關(guan) 鍵因素,建立健全城鄉(xiang) 發展要素雙向流動政策體(ti) 係,完善城鄉(xiang) 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積極吸納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為(wei) 農(nong) 民工創造更多更高質量就業(ye) 機會(hui) ,增加農(nong) 民工工資性收入;同時,解決(jue) 好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人員的實際問題,激勵更多人才和技術流入農(nong) 村,提高我國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夯實農(nong) 業(ye) 發展、農(nong) 民增收的基礎。二是尊重市場經濟原則,引導鼓勵工商資本下鄉(xiang) ,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同時,依法對工商資本進行監管,防止工商資本無序擴張,損害農(nong) 民利益。三是加強改革授權和政策集成,建設好國家中心城市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實驗區,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四是精準、有效地使用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手段增強農(nong) 村發展實力,縮小城鄉(xiang) 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nei) 容。首先,加快作為(wei) 城市建設者的農(nong) 民工的市民化進程,逐步健全以居住證為(wei) 載體(ti) 、與(yu) 居住年限等掛鉤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製,向所有城鎮居民公平提供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發展機會(hui) 。其次,參照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酌情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使基本公共服務適時從(cong) 均等化向優(you) 質化、從(cong) 普惠型向滿意型過渡。最後,針對鄉(xiang) 村公共服務滯後於(yu) 城市公共服務的現狀,加大縣、鎮和鄉(xiang) 村公共服務資源投入力度,健全縣域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管護機製,推動市政公共設施向鄉(xiang) 鎮延伸。縮小城鄉(xiang) 公共服務差距,讓全體(ti) 人民共享公共利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