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麥開工、青貯小麥?須確保糧食安全成熟顆粒歸倉
作者:龍之朱
近日,針對媒體(ti) 反映個(ge) 別地方毀麥開工及網上流傳(chuan) 的“割青麥作飼料”短視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全麵排查毀麥開工、青貯小麥等各類毀麥情況,對違法違規行為(wei) ,發現一起處理一起。通知要求,對準備將小麥用於(yu) 青貯的,要堅決(jue) 予以製止。對被征用為(wei) 建設用地、小麥即將成熟的田塊,要在小麥成熟收獲後再開工。對毀麥種樹的,要強化耕地用途管控,及時發現並予以糾正。
這份通知下得很及時,也基本涵蓋了當下毀壞青苗的幾種方式,相信會(hui) 對一些地方恣意猖獗的毀麥行為(wei) 產(chan) 生震懾。無論如何,都應該堅決(jue) 杜絕形形色色的毀麥行為(wei) ,確保小麥安全成熟顆粒歸倉(cang) 。
小麥目前在我國播種麵積超過3億(yi) 畝(mu) ,總產(chan) 量在1.3億(yi) 噸左右,是老百姓的重要主糧。小麥是否歸倉(cang) ,一頭關(guan) 係著種糧農(nong) 民的收入賬本,一頭則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的餐桌安全。這絕對是一件牽係著國計民生的“天大的事”,各級政府每年高度關(guan) 注小麥長勢、病蟲害治理以及搶收搶種等重要農(nong) 事,心心念念糧食安全,就是例證。
然而,現實中,在很多人眼裏,小麥僅(jin) 僅(jin) 被視為(wei) 一種創造價(jia) 值的產(chan) 品,由此也滋生了諸多亂(luan) 象。對此,應該深入調查,科學應對,要針對亂(luan) 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對症施治,不能僅(jin) 僅(jin) 指望一紙通知就天下太平。
以日前輿論炒得沸沸揚揚的青貯小麥為(wei) 例。據媒體(ti) 報道,河南省一小麥種植戶稱,2021年底,養(yang) 殖場和他達成協議:“五一”期間帶收割機來收麥,每畝(mu) 1500元。他算了筆賬:近幾年,麥熟後再賣每畝(mu) 約1200元,還要為(wei) 收麥子連續忙碌20多天。這個(ge) 事情值得深思,也提醒有關(guan) 各方,應該采取切實措施,保障種植戶收入水平,避免麥賤傷(shang) 農(nong) 現象的發生。
此外,據報道,河南一些地方有企業(ye) 用小麥製作“手工幹花”,宣稱一畝(mu) 地的小麥製作成幹花利潤3000元,這也對農(nong) 民形成誘惑。至於(yu) 一些地方因為(wei) 土地征用而無視即將收獲的小麥,粗暴開工鏟苗,則屬於(yu) 另外一個(ge) 問題。比如基本農(nong) 田保護是否到位?耕地改變用途是否依法等等。
可以說,毀麥及小麥用作青貯飼料等亂(luan) 象一再發生,除了種植戶及企業(ye) 存在逐利行為(wei) 外,也暴露出個(ge) 別地方少數幹部和相關(guan) 利益方,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站位不高、保護農(nong) 民利益意識不強的現實。
糧食安全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應該具體(ti) 落實為(wei) 一項項接地氣的舉(ju) 措。不管是對小麥采取保價(jia) 收購,還是對青貯飼料範圍進行約束,對“幹花”設置規則,都需要有部門有機構去執行。這中間,既需要政策的剛性,也需要政策的溫度,缺一不可。
針對這一波毀麥事件,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相關(guan) 司局負責人的表態就讓人感到溫暖,他說:“還有20天左右小麥就成熟收獲,對被征用為(wei) 建設用地的麥田,也要在小麥成熟收獲後再開工建設,請珍惜農(nong) 民朋友200多天的勞動成果,中國人的飯碗大家一起端。”
五月的原野,平原大地上,麥子已經開始灌漿,這是凝聚農(nong) 民辛勞的黃金之麥。用不了多久,浩浩蕩蕩的收割機就在麥客的操縱下,自南至北開鐮收割,這樣的壯闊景象應該成為(wei) 中國人端穩飯碗的底氣,而不應該一再被各種幹擾、阻撓破壞掉。(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