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差0.96平方米不能就近入學”,入學資格與房屋大小掛鉤該休矣

發布時間:2022-05-12 14:2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朱昌俊

  近日,浙江溫州一則“居住幾十年的房子麵積差0.96平方米,孩子不能就近上初中”的新聞引發廣泛關(guan) 注。對此,溫州市鹿城區教育局回複稱,用於(yu) 初中入學的房屋產(chan) 權建築麵積需在20平方米以上(住宅性質),據市民所述實際情況,該房產(chan) 不符合入學要求。不少網民質疑,將入學權益與(yu) 房產(chan) 麵積掛鉤的做法,是否有違教育公平。事實上,將入學權益與(yu) 房產(chan) 麵積掛鉤的新聞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此前,深圳、菏澤等城市,也曾出現過相關(guan) 新聞。

  將入學資格與(yu) 房產(chan) 麵積掛鉤的做法,其實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並且也一直伴隨著爭(zheng) 議。這一次相關(guan) 話題再次引發關(guan) 注,主要是“差0.96平方米就不能就近入學”的細節,進一步放大了這種規定本身的不合理性。就像當事人的所指出的:“本人及弟弟也曾就讀這所中學,現因麵積少了0.96平方米,我兒(er) 子就不能就讀這所中學,是否不太合理?”

  一些地方之所以這麽(me) 做,確實也有“苦衷”。比如,據說溫州曾大範圍存在炒作小麵積學區房的問題,甚至一度出現8.6平方米的學區房售價(jia) 超百萬(wan) 的新聞。那麽(me) ,教育部門規定房屋產(chan) 權麵積在20平米以上才能入學,就抑製了20平米以下的“學區房”的炒作空間,這似乎是在為(wei) “學區房”降溫。但現實未必如此,因為(wei) 可炒作的房子更少了,可能導致競爭(zheng) 更激烈了,這隻是說提升了炒作的門檻,而並沒有實質性解決(jue) 學區房被炒作的問題。所以,這種做法的初衷是否成立,其實是可疑的。至於(yu) 在法律層麵,則明顯是於(yu) 法無據,也與(yu) 教育公平理念存在衝(chong) 突。

  事實上,為(wei) 了解決(jue) 學區房炒作問題,這些年上上下下都在進行探索。如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就提到,全麵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和“公民同招”,指導各地完善學校劃片政策。所謂學校劃片就是不再像以前那樣,將學校入學資格與(yu) 小區完全對應,而是在一定範圍內(nei) “隨機”分配,這樣一來,就增加了一些房屋上所附著的學區價(jia) 值的不確定性,從(cong) 而減少社會(hui) 的炒作動機。相對來說,這是一種更務實的做法。但是,學區房在根本上說是優(you) 質教育資源供應不充分、區域分配失衡的產(chan) 物。因此,要化解社會(hui) 的學區房焦慮,還是要多在教育資源的供應上想辦法。

  其實,將入學資格與(yu) 房屋麵積相捆綁的做法,基本上是參照了此前一些地方的落戶政策,也即購買(mai) 多少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就能夠落戶。但現在,多數城市的落戶都接近於(yu) “零門檻”了,還繼續將入學資格與(yu) 房屋麵積掛鉤,則更顯荒唐,是該改進了。如去年9月,山東(dong) 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要求“學區房套內(nei) 麵積要大於(yu) 60平方米才可以入學”,一經公布立即被輿論質疑,相關(guan) 政策也因此被取消。

  當然,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供應與(yu) 社會(hui) 對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必然將長期存在。但是,我們(men) 需要做的是努力縮小這種矛盾,而不是通過其他方式來回避它。這首先就要從(cong) 改變一些存在爭(zheng) 議的慣性做法入手,真正去找到對的解決(jue) 方式,做對的事。(朱昌俊)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