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完整鴨嘴龍胚胎被發現
光明日報訊(記者張蕾)5月11日,中外學者在《BMC生態與(yu) 進化》聯合發表論文,描述了兩(liang) 件來自中國江西省贛州盆地白堊統河口組的恐龍胚胎。這組被稱為(wei) “英貝貝”的標本藏於(yu)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是迄今科學記錄最完整的鴨嘴龍類胚胎,可以回答一些關(guan) 於(yu) 恐龍發育和繁殖的重要問題。
此次描述的鴨嘴龍類胚胎原產(chan) 於(yu) 贛南地區白堊紀晚期地層中,距今約7200萬(wan) 年至6600萬(wan) 年。胚胎所在的蛋長徑約9厘米,容積約660毫升,胚胎部分約占整個(ge) 蛋的40%,胚胎蛋有著薄薄的約0.4毫米厚的殼。根據胚胎的頭骨、脊椎和四肢骨骼的獨特形狀,學者們(men) 推斷“英貝貝”屬於(yu) 鴨嘴龍超科成員。
鴨嘴龍類是一類生活在恐龍時代末期的大型植食性恐龍,長著鴨子一樣的扁平嘴巴。傳(chuan) 統上,鴨嘴龍類恐龍被分為(wei) 兩(liang) 類:頭骨上有精致空心脊冠的賴氏龍亞(ya) 科,以及沒有脊冠的櫛龍亞(ya) 科或鴨嘴龍亞(ya) 科。一般來說,鴨嘴龍亞(ya) 科所產(chan) 的蛋比賴氏龍亞(ya) 科要小許多,因此孵出的雛龍也較小。不僅(jin) 如此,鴨嘴龍亞(ya) 科的雛龍還被認為(wei) 比賴氏龍亞(ya) 科的發育程度低,特別是在肢骨的形成方麵——鴨嘴龍亞(ya) 科的雛龍晚成,它們(men) 在孵化較長一段時間後四肢骨骼才完全長成。相比之下,體(ti) 型較大的賴氏龍亞(ya) 科雛龍早成,出生之後很快就可以加入龍群。對於(yu) 演化生物學家來說,這個(ge) 有趣的差異自然會(hui) 產(chan) 生一個(ge) 關(guan) 於(yu) 鴨嘴龍祖先性狀的問題:在孵化過程中,其雛龍是晚成還是早成?“此次發現的胚胎化石,其蛋和胚胎都很小,與(yu) 鴨嘴龍亞(ya) 科相似,結合其分類位置,很可能表明小型的蛋與(yu) 晚成雛龍是鴨嘴龍類的原始性狀,而賴氏龍亞(ya) 科更大的蛋與(yu) 早成雛龍是衍生的。”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yu) 資源學院副教授邢立達看來,這是“英貝貝”恐龍胚胎告訴我們(men) 的最重要科學新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