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食用碘鹽導致甲狀腺癌?衛健委強調:無直接證據
在我國第29個(ge) “防治碘缺乏病日”(2022年5月15日)到來之際,針對關(guan) 於(yu) 食用碘鹽的疑慮,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信息顯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yu) 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guan) 。
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采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是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在增加,並且主要以直徑小於(yu) 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為(wei) 主。
國家衛生健康委強調,甲狀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較高,隱匿性大且不易被發現,可能陪伴終身。據很多發達國家的屍檢報告,生前未被發現的甲狀腺癌患病率高達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有研究提示,當前甲狀腺癌的“流行”部分歸因於(yu) 甲狀腺篩查,並與(yu) 高分辨率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chan) 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相關(guan) 。
據了解,相當一部分甲狀腺微小癌具有惰性進展特點,惡性度低,預後良好。患者要聽從(cong) 臨(lin) 床醫生要求,進行正確治療或跟蹤觀察。
原衛生部於(yu) 2006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曾經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生活於(yu) 缺碘地區的人口約有7.2億(yi) 。1995年底我國開始實施全民食鹽加碘的綜合性防治碘缺乏病措施。自2016年以來,我國每年開展以縣為(wei) 單位的全覆蓋監測,結果顯示,人群碘營養(yang) 總體(ti) 處於(yu) 適宜範圍。
據介紹,2022年“防治碘缺乏病日”的主題是“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學補碘第一步”——旨在通過宣傳(chuan) 普及碘缺乏病防治和科學補碘知識,重點宣傳(chuan) 碘元素對胎兒(er) 和嬰幼兒(er) 腦發育的作用:碘是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營養(yang) 素,是人體(ti) 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狀腺激素參與(yu) 身體(ti) 新陳代謝,維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進人體(ti) 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
碘缺乏病是由於(yu) 外環境缺碘,造成人體(ti) 碘攝入不足而發生的一係列疾病的總稱。我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區的兒(er) 童中5%~15%有輕度智力障礙(智商50~69),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嚴(yan) 重影響當地人口素質。對於(yu) 碘缺乏病的預防,最簡便、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食用碘鹽。
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尤其山區、丘陵、河穀地帶、荒漠化地區和河流衝(chong) 刷地區缺碘較為(wei) 嚴(yan) 重。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ti) 內(nei) 儲(chu) 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ge) 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記者韓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