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城市物流如何才能更高效——訪大連海事大學物流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烽

發布時間:2022-05-19 10: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訪談】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今年以來,由於(yu) 疫情多點散發,一些地區交通物流受阻,給民眾(zhong) 生活和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帶來諸多不便,也對城市物流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國城市物流體(ti) 係發展狀況怎樣?城市物流如何實現轉型升級?未來還將呈現哪些發展趨勢?對此,記者采訪了大連海事大學物流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烽。

  記者:城市物流是我國物流運輸的“毛細血管”。近年來,我國城市物流體(ti) 係的發展狀況如何?

  吳烽:近年來,物流業(ye) 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發重要,相關(guan) 部門也出台了一係列推進城市物流健康發展的相關(guan) 措施。

  我國城市物流具有距離短、用戶多、批量少、產(chan) 品雜、注重實效、專(zhuan) 業(ye) 化服務要求高等特點,呈現出智能化、多元化、綠色化、品質化等發展趨勢。但從(cong) 整體(ti) 上講,我國城市物流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但在基礎設施建設、運輸工具升級、從(cong) 業(ye) 人員素質、智能化程度、行業(ye) 規範健全等方麵還有待完善提升。

  提升城市物流效率,應加快建立區域物流中轉中心,在不同區域的幹線貨物運抵中轉中心實行換裝,從(cong) 而讓無人機和無接觸配送等先進技術的應用發揮更大的作用。

  記者:要如何更好解決(jue) 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裏”和“最後100米”難題?

  吳烽: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物流當日或次日送達已經變得非常普遍,消費者和商家期待能夠享受到更高效、更快捷的配送服務。因此,解決(jue) 城鄉(xiang) 物流“最後一公裏”“最後100米”配送成為(wei) 當下快遞業(ye) 麵臨(lin) 的重要課題。

  解決(jue) 城市配送“最後100米”的有效途徑,一是建立幹線中轉中心和區域中轉中心的良好轉接機製;二是加快完善社區物流驛站布局結構及功能建設,滿足消費者的個(ge) 性化需求。

  在解決(jue) 城市物流的“最後一公裏”問題上,一是要以城市不同區域為(wei) 單位建設“智慧物流網絡平台”,構建末端物流線路共享係統,並與(yu) 其他物流管理體(ti) 係形成數據、信息共享;二要完善物流中轉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及功能建設;三要利用交管站、客運站、物流點等“多站合一”物流網絡及城市綜合服務站的基礎資源,實施資源整合;四要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推進無人機和無人車配送。

  當前,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的城市配送和快遞末端微循環不暢的問題顯露出來,給民生物資供應帶來一定影響。相關(guan) 部門要推動各地區積極發揮骨幹物流企業(ye) 的專(zhuan) 業(ye) 力量和市場資源,更好地打通城市配送“堵點”。要推動各地加快建立負責城市保供任務的商貿流通、物流配送和郵政快遞企業(ye) 名單,對納入名單的企業(ye) 保障其車輛等優(you) 先便捷通行。

  記者:未來城市物流發展趨勢如何?數字物流、智慧物流的實施將在何處著力?

  吳烽:智慧物流、數字物流是物流業(ye) 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城市物流勢必向更加智慧、更加數字化的方向發展。以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為(wei) 技術支撐,城市物流以智能化業(ye) 務運營、信息係統輔助決(jue) 策和相關(guan) 核心配套資源為(wei) 基礎,能夠實現物流全過程可自動感知識別,可追蹤溯源,可實時應對,可智能化決(jue) 策的物流業(ye) 務形態。

  同時,還需要驅動供應鏈的智能化發展,實現降本增效,提高整個(ge) 全鏈條的協同共贏。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供應鏈快速發展,對物流的智慧化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也為(wei) 我國智能物流產(chan) 業(ye) 全球化發展創造了機遇。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中國智造、“互聯網+”等將為(wei) 傳(chuan) 統生產(chan) 與(yu) 物流產(chan) 業(ye) 注入更多“智能”基因,新技術驅動物流場景更加數字化、供應鏈交互更加緊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