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對現代化進程中經濟規律的認識
作者:黃群慧(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不容忽視的是,當今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和烏(wu) 克蘭(lan) 危機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無論是長期發展還是短期增長,都麵臨(lin) 著一些挑戰和壓力。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們(men) 需要深化對現代化進程中經濟規律的認識,把握經濟現代化發展大勢,科學分析經濟形勢,從(cong) 而堅定信心,製定出正確的經濟戰略和有效的經濟政策,實現符合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
在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特質中深化對總體(ti) 性規律的認識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大體(ti) 經曆了三個(ge) 時期,一是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這個(ge) 時期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向著工業(ye) 、農(nong) 業(ye) 、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ge) 現代化目標不斷發展,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奠定了前提和經濟基礎。二是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個(ge) 時期我們(men) 形成了充滿活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指明了新型工業(ye) 化的發展方向,實現了人民生活從(cong) 溫飽不足到總體(ti) 小康、奔向全麵小康的曆史性跨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初步形成。三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這個(ge) 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目標,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理論和製度體(ti) 係日趨完善,物質基礎更為(wei) 堅實,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深遠。
從(cong)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過程中可以看出,最為(wei) 關(guan) 鍵的要素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充分表明,對於(yu) 後發國家而言,擁有一個(ge) 積極、堅強、有效的國家領導力量是實現經濟趕超的關(guan) 鍵所在。在我國對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探索過程中,麵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科學製定並不斷完善短中期現代化目標,堅持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長期目標不動搖,充分發掘潛力、抓住機遇。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不僅(jin) 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奇跡,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曆史經驗證明,堅持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dang) 中央對經濟發展的掌舵領航作用,這是我國經濟現代化必須遵循的總體(ti) 性規律。在經濟工作中越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就越是要堅定信心,深化堅持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個(ge) 規律性認識。這要求我們(men) 必須從(cong) 思想上和行動上統一到黨(dang) 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重大決(jue) 策和重要戰略部署上來,必須不斷完善黨(dang) 領導經濟工作的體(ti) 製機製,有效發揮黨(dang) 在各個(ge) 經濟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ti) 布局、統籌協調、整體(ti) 推進、督促落實作用。
在把握現代化發展階段特征中深化對高質量發展規律的認識
經濟規律雖然具有不以人的意誌為(wei) 轉移的客觀性,但並不意味著所有規律都適合所有國家、所有地區和各個(ge) 經濟發展階段,尤其是在具體(ti) 經濟工作中,必須結合經濟發展階段和具體(ti) 國情來認識和使用經濟規律。我國已經進入到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需要積極探索新發展階段的經濟發展規律。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需要認識把握高質量發展規律。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wei) 指導,著力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因此,在新發展階段,必須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規律、協調發展規律、綠色發展規律、開放發展規律和共享發展規律,並將這些規律應用到具體(ti) 的經濟工作中。進一步看,高質量發展規律可以由這五方麵規律組成,而且每方麵規律又包含著豐(feng) 富內(nei) 容,甚至每方麵發展規律都可對應相應的經濟學分支,如創新發展規律可以對應創新經濟學或者技術經濟學,但總體(ti) 上高質量發展規律是一個(ge) 以人民為(wei) 中心、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五方麵經濟規律呈現有機聯係的規律係統,我們(men) 必須從(cong) 整體(ti) 上把握。在這個(ge) 規律係統中,共享發展規律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目的方麵的規律,注重解決(jue) 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問題,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更多體(ti) 現生產(chan) 方式方麵的規律,其中創新發展規律注重解決(jue) 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規律注重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規律注重解決(jue) 人與(yu) 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規律注重解決(jue) 發展內(nei) 外聯動問題。
既然高質量發展規律是一個(ge) 係統,這就進一步要求我們(men) 在具體(ti) 應用中既要把握五方麵規律的各自要求,又要堅持係統觀念、加強統籌協調,注重把握高質量發展規律的內(nei) 在聯係和係統性。麵對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多重經濟壓力時,一定要堅持係統觀念,從(cong) 問題導向出發,抓住主要矛盾,各方麵政策要具有協同性。尤其是麵對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時,要注重協調逆周期政策與(yu) 跨周期政策,推動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政策與(yu) 需求側(ce) 管理政策協同。各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在出台經濟政策時,要堅決(jue) 服從(cong) 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充分考慮政策協同效應,打好政策組合拳,避免出現合成謬誤。
在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中深化對經濟運行規律的認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在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個(ge) 偉(wei) 大創舉(ju) 。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ge) 關(guan) 鍵因素,就是我們(men) 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迄今為(wei) 止,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極大促進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事業(ye) 的發展,充分彰顯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具有無與(yu) 倫(lun) 比的生命力。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斷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需要堅持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
在這一過程中,關(guan) 鍵是要把市場經濟優(you) 勢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有機結合起來,這要求我們(men) 必須深化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規律的認識,在二者有機結合上下功夫,從(cong) 而探索出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運行規律。既要發揮市場經濟體(ti) 製下價(jia) 值規律、經濟周期規律、貨幣流通規律等促進生產(chan) 力發展的作用,又要使生產(chan) 力發展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規律要求的生產(chan) 目的。具體(ti) 到經濟運行調控上,就是既要“有效的市場”,強調充分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也要“有為(wei) 的政府”,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將二者有機結合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這個(ge) 統一框架下。
經過多年探索,我國在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已取得明顯成效,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化,新的問題和挑戰也在不斷出現,需要進一步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運行和經濟增長規律,當前尤其要注意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行為(wei) 規律、共同富裕實現規律。
關(guan) 於(yu) 資本行為(wei) 規律,一方麵要深化對資本多重屬性的認識。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下,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chan) 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紐帶,是促進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必須認識到,資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規範和約束,就會(hui) 給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要曆史地、發展地、辯證地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hui) 存在的各類資本及其作用。隻有深刻認識資本的多重屬性,才能認識資本行為(wei) 規律,從(cong) 而發揮資本作為(wei) 生產(chan) 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製其消極作用,使資本運行邏輯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目的,促進共同富裕。另一方麵要深化對資本多重形態的認識。現階段,我國存在國有資本、集體(ti) 資本、民營資本、外國資本、混合資本等各種形態資本。隻有深刻認識各種資本形態的特性,正確處理不同形態資本之間的關(guan) 係,才能協調推動各類資本規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不斷發展。
關(guan) 於(yu) 共同富裕實現規律,一方麵要深化對實現共同富裕的階段性認識。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實現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齊頭並進,是一個(ge) 長期的、分階段的曆史過程。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另一方麵要深化對實現共同富裕和高質量發展關(guan) 係的認識。高質量發展與(yu) 實現共同富裕有內(nei) 在統一性,實現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內(nei) 在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手段和基本過程。實現共同富裕意味著不僅(jin) 要遵循共享發展規律,同時還要遵循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規律,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