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當年輕人開始對雇主“反向背調”……

發布時間:2022-05-23 10:23:00來源: 工人日報

  內(nei) 卷嚴(yan) 重的堅決(jue) 不去,法律糾紛多的謹慎選擇,上司有“PUA”傾(qing) 向的盡量繞行

  當年輕人開始對雇主“反向背調”……

  專(zhuan) 家認為(wei) ,此舉(ju) 使人崗匹配更加精準,有助於(yu) 求職者職業(ye) 發展,是重塑職場生態的一股新風

  應屆畢業(ye) 生喬(qiao) 林剛麵試了某大廠,憑借事先收集的“情報”,他全程應對自如。然而,意向部門的麵試官讓他印象不佳,多方調查後,他果然在一份“互聯網行業(ye) 領導黑名單”上發現了對方的名字:此人經常打壓下屬,團隊氛圍壓抑,新人負責“背鍋”。喬(qiao) 林果斷放棄了這個(ge) offer。

  喬(qiao) 林的“避坑”經曆並不鮮見。當下,大批主體(ti) 意識強烈的00後步入職場,他們(men) 不甘於(yu) 被動接受公司的選拔和背景調查,而是主動出擊,利用強大的信息網絡對雇主展開“反向背調”。記者采訪發現,比起大廠“光環”,年輕求職者更在意“氣場合”“被尊重”,更關(guan) 注領導風格、企業(ye) 文化等軟性指標……反過來,這股新風也正在重塑職場生態。

  “反向背調”為(wei) 何受年輕人青睞?他們(men) 怎樣調查雇主底細?企業(ye) 如何做出反應?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多維度為(wei) 意向雇主“畫像”

  將求職目標鎖定在互聯網行業(ye) 後,喬(qiao) 林把閑暇時間都給了職場社交軟件。“官方信息太空泛,鮮活的日常工作細節才有參考意義(yi) 。”通過在職和離職員工的分享,他了解到哪些公司試用期待遇好,哪些公司晉升機製明朗,甚至還打探到一些企業(ye) 架構調整的內(nei) 幕。

  各種社交平台是他的“背調”神器。去年,一份名為(wei) 《公司作息表》的共享文檔廣為(wei) 流傳(chuan) ,喬(qiao) 林從(cong) 中了解到千餘(yu) 家熱門企業(ye) 不同崗位的作息安排,細化到午餐時間、有無周報等,他借此篩掉了兩(liang) 個(ge) 加班嚴(yan) 重的大廠團隊,同時也補充了幾條新數據進去。“以前這些隻能聽人力資源工作人員描繪,現在大家互幫互助,讓信息流動起來,有效降低了試錯成本。”

  法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胡康,把實習(xi) 看作最直觀的“反向背調”。“企業(ye) 文化滲透在每一件小事中,體(ti) 驗過才知道是否契合。”幾份實習(xi) 帶給胡康的,還有一群履曆相當的夥(huo) 伴,以及靈活可靠的消息網絡。每當“背調”遇到瓶頸,他總能在實習(xi) 群中找到答案。“我曾想通過暑期實習(xi) 進入某心儀(yi) 律所,一位已經入職的姐姐透露,最近項目多才大量招人,但留用名額極少。我及時打住,以免白白浪費時間。”

  對於(yu) 在某普通高校學習(xi) 金融的楚越來說,天眼查等商業(ye) 信息服務平台是開展“背調”的主陣地,“被公開討論的隻有大企業(ye) ,以我的學曆背景很難進,而摸清小企業(ye) 情況隻能靠自己。”

  一方麵,她會(hui) 逐一分析注冊(ce) 信息、股權結構、投融資情況等資料,從(cong) 而推測出公司規模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麵,法律糾紛和行政處罰也是她關(guan) 注的重點。“就像我們(men) 不會(hui) 把黑曆史寫(xie) 進簡曆,雇主也不會(hui) 在公開宣傳(chuan) 中自曝其短,‘反向背調’就是為(wei) 了規避潛在風險。”

  從(cong) “被挑選”到雙向奔赴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wan) 大關(guan) 。在越來越激烈的就業(ye) 競爭(zheng) 之下,“反向背調”何以日漸風行,甚至成為(wei) 00後的求職標配?

  “00後心目中‘好工作’的標準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開發與(yu) 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分析稱,作為(wei) 互聯網原住民,新生代求職者思想特征鮮明,崇尚寬鬆自由的環境,追求更具創造力的崗位,而這些“非傳(chuan) 統因素”隻能靠“背調”去印證。“在大數據的加持下,這個(ge) 目標可以憑借強大的信息檢索能力來實現。”

  雖然早就聽說過“反向背調”,但喬(qiao) 林一直有些不解。在他看來,求職是一場“雙向奔赴”,背景調查也無需區分“正向”和“反向”。

  除了篩選公司,充分的“背調”還讓楚越在麵試中化被動為(wei) 主動。在一家民企接受總裁麵試時,她著眼於(yu) 該公司剛開拓的一項新業(ye) 務,拋出一個(ge) 角度巧妙的問題,讓對方眼前一亮。

  胡康覺得,“反向背調”的過程,也是自我探索的過程。“起初職業(ye) 規劃是模糊的,在先後體(ti) 驗了各大律所、法檢係統、公司法務之後,我才漸漸明確自己想做一名律師。這段經曆讓我學會(hui) 結合自身特質去衡量一份工作,也讓我真正走出象牙塔,開始為(wei) 自己負責。”

  “‘反向背調’的興(xing) 起,是就業(ye) 市場更加成熟的表現,這將進一步提升雙向選擇的效率和成功率。”王霆說,對企業(ye) 來說,求職者基於(yu) “背調”做出的理性選擇,使人崗匹配更加精準,降低了招聘成本。從(cong) 長遠計,無論對於(yu) 年輕人的職業(ye) 發展,還是勞動關(guan) 係和諧穩定,“反向背調”都大有裨益。

  推動職場環境進一步完善

  重視自身權益、不迷戀大廠“光環”、旗幟鮮明反對無效加班……以“反向背調”為(wei) 起點,年輕求職者正用個(ge) 性化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期待,重新塑造職場麵貌。

  據胡康回憶,實習(xi) 時他曾碰到一位熱衷於(yu) 搞團建的領導,但所謂團建實則把大家拉到酒店變相加班。實習(xi) 結束前最後一次團建,當公司統計參與(yu) 人數時,一位實習(xi) 生在群內(nei) 明確拒絕,其他人紛紛附和。後來該公司秋招時,同期的二十幾名實習(xi) 生都沒有再投簡曆。

  “從(cong) 取消大小周到告別996,改變正在發生。”某互聯網公司人力資源工作人員高桐桐向記者介紹,為(wei) 回應求職者的“反向背調”需求,不少企業(ye) 也在主動打破屏障,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例如,通過“企業(ye) 開放日”,邀請應屆生提前感受公司氛圍;在宣講會(hui) 上,請剛入職的員工分享工作狀態,並組建校招微信群,由人事專(zhuan) 員解疑釋惑。

  “‘反向背調’十分必要,但求職者也要審慎把握。”王霆提示,在社交媒體(ti) 上,一些匿名信息真假難辨,很多觀點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甚至是單純的情緒宣泄,如離職員工的負麵吐槽。求職者要提高甄別能力、擴充信源,不能照單全收。

  王霆建議,在“背調”過程中,不能被海量信息牽著鼻子走,要抓住關(guan) 鍵。“首先應關(guan) 注雇主的品牌,以及背後體(ti) 現的價(jia) 值觀,如是否重視人才,是否有社會(hui) 責任。在價(jia) 值觀一致的基礎上,再依據所掌握的可靠信息,對未來的發展預期和職業(ye) 通道做出推斷,而不是單純以薪資水平、工作強度來衡量一個(ge) 崗位。”(部分受訪者為(wei) 化名)(記者陳曦)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