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近兩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發布時間:2022-05-24 10:29:00來源: 新華網

  6至17歲兒(er) 童青少年,仍有近兩(liang) 成超重肥胖——5月20日,又一個(ge) 學生營養(yang) 日到來之際,仍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讓出席2022食育中國高峰論壇的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憂心忡忡。

  專(zhuan) 家呼籲,當務之急要切實加強食育教育,加強學校、幼兒(er) 園、托育機構的營養(yang) 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導,引導廣大青少年科學均衡飲食、吃動平衡,將《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製定的“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進一步落到實處。

  “吃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數據顯示,6至17歲兒(er) 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達19.0%,意味著每五個(ge) 兒(er) 童青少年中約有一個(ge) 超重肥胖,2015年這一比例為(wei) 18%。

  專(zhuan) 家表示,近年來,青少年生長發育過程中,存在“身高跑不過體(ti) 重”的現象。2002年至2017年的15年間,以我國城市16歲男性為(wei) 例,其平均身高增長3.9厘米的同時,體(ti) 重增長了14.8斤。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約30g,其中兒(er) 童、青少年攝入量問題值得高度關(guan) 注。”

  “進入新時代,我國食物種類和數量得到極大豐(feng) 富,食物消費水平顯著提升,城鄉(xiang) 居民營養(yang) 健康狀況顯著改善,與(yu) 此同時,老百姓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認識不足、知識不足,吃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如膳食結構不合理,隱形饑餓嚴(yan) 重,超重肥胖快速增長的勢頭仍未得到有效遏製,營養(yang) 相關(guan) 慢性病低齡化發展,居民尤其是學生體(ti) 質提升任務依然艱巨。”國家食物與(yu) 營養(yang) 谘詢委員會(hui) 主任陳萌山在2022食育中國高峰論壇視頻致辭中說。

  小胖墩,大問題

  “中小學生處於(yu) 成長發育的關(guan) 鍵階段。”《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中小學生肥胖、近視等健康問題突出。”

  兒(er) 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帶來諸多問題:

  ——表麵上看是營養(yang) 過剩,其實是隱性營養(yang) 不良。

  長期從(cong) 事學生營養(yang) 研究的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朱文麗(li) 說,肥胖本身就是營養(yang) 不良的一種表現形式。調查表明,多數小胖墩在能量過剩的同時,依然存在微量營養(yang) 素缺乏。

  “肥胖表麵上看是營養(yang) 過剩,其實很容易存在隱性營養(yang) 不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er) 童醫院教授米傑說,由於(yu) 體(ti) 內(nei) 脂肪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維生素D,從(cong) 而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發育、身高發育,還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等問題。

  ——慢病風險增加。

  研究表明,兒(er) 童變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禍。“肥胖是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原發性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等成年期高發疾病的危險因素。”北京大學兒(er) 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jun) 說,有長期隨訪研究發現,兒(er) 童時期肥胖者在成年期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體(ti) 重正常者的約24倍。

  ——傷(shang) 身,更傷(shang) 心。

  超重肥胖將引發社交和心理問題。馬軍(jun) 說,除危及身體(ti) 健康外,有研究發現,超重肥胖會(hui) 降低兒(er) 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帶來更高的被欺淩風險和低成績表現。肥胖兒(er) 童還容易給同伴帶來不勤快、身材差、活動不靈活、不愛運動、反應遲鈍和易生病等負麵刻板印象,導致孩子出現不合群、抑鬱等問題。

  健康,從(cong) 加強“食育”起步

  兒(er) 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2021年9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兒(er) 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了“兒(er) 童超重、肥胖上升趨勢得到有效控製”的目標。

  科學減重,要從(cong) 調整膳食結構入手。“油鹽肉攝入過多、蔬菜攝入顯著不足,青少年的膳食結構必須調整。”中國糧油學會(hui) 糧油營養(yang) 分會(hui) 秘書(shu) 長賈健斌說。

  為(wei) “保持健康體(ti) 重”,《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開出“藥方”,倡導中小學生“學會(hui) 選擇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選擇零食”“足量飲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自我監測身高、體(ti) 重等生長發育指標”“避免高糖、高鹽、高油等食品的攝入”。

  《中國兒(er) 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強化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是兒(er) 童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專(zhuan) 家呼籲,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盲目滿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幫孩子從(cong) 小建立健康生活理念,養(yang) 成良好飲食運動習(xi) 慣,管住嘴、邁開腿。

  “中國的營養(yang) 教育還缺乏科學係統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有效策略,缺乏政策尤其法規支持,學校、家庭、社區未建立良好的互動。”朱文麗(li) 認為(wei) ,政府應積極主導,以法律形式確保營養(yang) 教育順利開展,逐漸豐(feng) 富教育內(nei) 容,發展、完善教育體(ti) 係。

  “從(cong) 當前實際看,相對於(yu) 德智體(ti) 美勞,食育更凸顯其基礎性和緊迫性。應從(cong) 提高認知著手,從(cong) 加強食育起步,全麵推進國民營養(yang) 健康素養(yang) 的提升。”陳萌山說。

  (記者李斌、王君璐、張漫子、林苗苗)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