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乘除”法 探索鄉村振興“最優解”
為(wei) 實現農(nong) 業(ye) 變強、農(nong) 村變美、農(nong) 民變富,江西省蓮花縣閃石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巧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探索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最優(you) 解”,實現農(nong) 業(ye) 變強、農(nong) 村變美、農(nong) 民變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譜寫(xie) 江西省蓮花縣閃石鄉(xiang)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善用加法,夯實黨(dang) 建根基,“加”強隊伍建設。在思想認識上“加碼”。深入推進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常態化,通過中心組理論學習(xi) 、鄉(xiang) 村兩(liang) 級書(shu) 記專(zhuan) 題黨(dang) 課、黨(dang) 員輪訓、邀請縣宣講團成員進行宣講等方式,持續深化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教育,厚培理論武裝。在班子建設上“加強”。以換屆工作為(wei) 契機,選優(you) 配強村“兩(liang) 委”班子,實現了“兩(liang) 升一降”,班子結構更加優(you) 化;強化農(nong) 村後備幹部培養(yang) ,通過選拔、教育培養(yang) 、動態管理和選用等環節,保證每個(ge) 村至少儲(chu) 備2名優(you) 秀後備幹部。在業(ye) 務儲(chu) 備上“加深”。堅持“學用結合”,圍繞鄉(xiang) 黨(dang) 委中心重點工作,利用“幹部夜校”對鄉(xiang) 村幹部進行夜間充能,不斷提高幹部工作能力和業(ye) 務水平。在行動落實上“加壓”。建立班子成員掛村黨(dang) 組織聯係點製度,對“兩(liang) 新”黨(dang) 組織下派黨(dang) 建指導員5名,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時建立村級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方案,進一步發揮目標管理考評“指揮棒”的引領作用,激發幹部幹事創業(ye) 活力。
做精減法,改善村容村貌,“減”少整治難點。思想觀念“從(cong) 新從(cong) 實”。通過發放宣傳(chuan) 單、村組大喇叭、微信公眾(zhong) 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宣傳(chuan)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cong) 源頭減少垃圾亂(luan) 丟(diu) 亂(luan) 扔、柴草亂(luan) 堆亂(luan) 積、汙水亂(luan) 潑亂(luan) 倒、糞汙隨地排放等不文明行為(wei) ,掀起了共同治理“髒亂(luan) 差”,比拚“綠淨美”的人居環境整治熱潮。整治機製“長治長效”。創新鄉(xiang) 、村、組三級聯動機製,由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牽頭,村級帶頭,村組包片負責,建立常態化巡查機製,發現問題及時現場拍攝記錄,明確整改時間與(yu) 要求,確保點對點清理。組建保潔員隊伍,進行生活圾垃定點收集、定點清運、及時處理,不斷推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規範化、製度化、常態化。村容村貌“常潔常新”。強力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再提升”行動,重點做好“七清、三拆、兩(liang) 推、一管”,不斷鞏固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水平。保持打擊“兩(liang) 違”和非法開采的高壓治理態勢,廣泛開展垃圾分類,鞏固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有效提升村莊整體(ti) 麵貌。
做足乘法,激活產(chan) 業(ye) 活力,擴大“乘”倍效應。在黨(dang) 建引領上出“乘”效。充分發揮“黨(dang) 建+”、致富帶頭人、村賢能人等各領域人才的作用,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與(yu) 基層黨(dang) 建“三化”提質增效有機結合,積極探索多元發展模式,通過盤活現有資產(chan) 、承接公益性項目、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光伏發電等方式,不斷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通過推行1+N+1模式(強村閃石結對幫扶弱村西江、渭下,帶動中等村江南開展肉牛養(yang) 殖,強村洞背結對幫扶暖水推進韭菜產(chan) 業(ye) 種植),探索村級承接公益性項目5個(ge) ,其他村通過產(chan) 業(ye) 分紅、承接項目等持續增加收益,預計2022年各村級集體(ti) 經營性收入均可達15萬(wan) 元以上。在特色產(chan) 業(ye) 上出“乘”果。全力推進本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發展,如西瓜、蜂蜜、黃牛養(yang) 殖、油菜種植等,在太源村探索“黨(dang) 支部+合作社+脫貧戶”的發展模式,成立了碧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綜合示範園。示範園通過整合項目資金和社員入股投資250餘(yu) 萬(wan) 元,充分利用村內(nei) 荒山資源800餘(yu) 畝(mu) ,因地製宜發展菌菇、土黃牛、蜜蜂、山雞等林下經濟和紅心獼猴桃、優(you) 質西瓜、龍蝦等特色種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初步形成了集生態種養(yang) 、林下經濟、紅楓觀光為(wei)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示範點,示範園共帶動15戶脫貧戶年均增收3000元/戶,推動村集體(ti) 經濟年增收4.8萬(wan) 元。該示範園通過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黨(dang) 的建設和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深度融合,形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強大合力,實現村級集體(ti) 經濟、合作社、脫貧戶“多贏”目標。
做實“除”法,建立長效機製,“除”陋習(xi) 樹新風。在思想認識上做“除”法。該鄉(xiang) 深入挖掘理學文化,以理學文化促進社會(hui) 治理工作,不斷探索創新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機製,積極創建具有閃石特色的以“理”促治社會(hui) 治理品牌。利用“鄉(xiang) 村夜會(hui) ”平台特色平台,宣傳(chuan)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廉政文化等內(nei) 容,並利用文化廣場、農(nong) 家書(shu) 屋、祠堂等場所宣傳(chuan) 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等政策和宣傳(chuan) 婚事新辦、喪(sang) 事簡辦、移風易俗的積極意義(yi) ,營造閃石和諧、文明的社會(hui) 新風氣。在治理機製上做“除”法。該鄉(xiang) 黨(dang) 委下創新思維、大膽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機製,通過打造鄉(xiang) 村治理數字化平台,以網格化、數字化的形式,把土地資源管理、矛盾糾紛風險點、便民服務政策、理學文化等要素信息納入數字化管理體(ti) 係,形成信息采集、綜合研判、及時交辦、快速處置的“智”理機製,破“除”落後治理機製,打造“以理促治”鄉(xiang) 村治理新格局。同時依托鄉(xiang) 村夜會(hui) 、村民理事會(hui) 、屋場貼心會(hui) 等機製平台,收集村情民意、調處矛盾糾紛、精心服務群眾(zhong) 的重要平台,堅持“以民為(wei) 主、讓民做主”,把“話筒”交給群眾(zhong) ,讓群眾(zhong) 當主角,千方百計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構建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機製,基本達到“小事不出理事會(hui) ,大事不出村委會(hui) ”。
四則運算促振興(xing) ,濃墨重彩繪新景。一個(ge) 個(ge) 鄉(xiang) 村“顏值”驚豔巨變,一個(ge) 個(ge) 富民產(chan) 業(ye) 落地生根,讓每一個(ge) 農(nong) 村群眾(zhong) 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該鄉(xiang) 還將以更大的決(jue) 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ju) 措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力推動農(nong) 業(ye) 全麵升級、農(nong) 村全麵進步、農(nong) 民全麵發展,奮力譜寫(xie) 出新時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篇章。(甘程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