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人民藝術家”秦怡——畢生追求做人民的藝術家(足音)

發布時間:2022-05-30 09:52:00來源: 光明網

  秦怡愛自己心中的藝術,而不是藝術中的自己。這也是那一代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的本色:忘我而不自我。他們(men) 熱愛著觀眾(zhong) 的熱愛,不把創作視為(wei) 表演自我的舞台

  5月9日,“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及“最美奮鬥者”稱號的獲得者、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離開了我們(men) 。當日淩晨,秦怡的家人告訴我:“她走得很安詳。”

  秦怡一生塑造了許多優(you) 秀的藝術形象,其中,最成功的是她用一生完成了對自身形象的追求——德藝雙馨藝術家。往事一幕幕湧上我的心頭,秦怡的人格之美,令人敬仰。

  “許多人做得比我好”

  在大學教學時,我研究過上海電影史,由此觀摩了秦怡演過的許多優(you) 秀影片,如《女籃5號》《鐵道遊擊隊》《林則徐》《青春之歌》《雷雨》等。秦怡塑造的角色有樸素情感和樸實本色。她注重從(cong) 角色邏輯出發塑造人物,而不是隻顧突出自身形象優(you) 勢。電影《鐵道遊擊隊》裏,芳林嫂投擲手榴彈的動作,都是農(nong) 家婦女的肢體(ti) 語言。拍攝電影《摩雅傣》時,導演讓秦怡穿無袖傣族服飾,發現她胳膊比較粗,有點猶豫。但秦怡本人毫不遲疑,甩開臂膀就開演。秦怡渴望表現普通人,渴望喚起人們(men) 內(nei) 心深處的美好情感。在她看來,“如果藝術家能將自己從(cong) 心底流出的情感真切地表現在銀幕上,那將是十分幸福的”。

  秦怡愛自己心中的藝術,而不是藝術中的自己。這也是那一代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的本色:忘我而不自我。他們(men) 熱愛著觀眾(zhong) 的熱愛,不把創作視為(wei) 表演自我的舞台。堅定的革命理想、真摯的人民情感、平實的表演風格,構成他們(men) 的藝術信念。

  在我主持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工作後,與(yu) 秦怡的交流比較多。進入晚年的她,無論麵對名利還是困難,都蘊含著一種寧靜與(yu) 堅韌。

  2019年,秦怡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由於(yu) 健康原因,她無法到北京參加頒授儀(yi) 式,我和她的女兒(er) 斐姮代她出席。回到上海華東(dong) 醫院,我們(men) 將金光燦爛的勳章掛在她身上。女兒(er) 問:“您是不是很幸福?”她回答:“許多人做得比我好。”

  我喜歡聆聽前輩藝術家的講述,那是他們(men) 的生命篇章,更是他們(men) 的精神圖譜。抗戰爆發後,16歲的秦怡為(wei) 奔赴抗戰前線而離開家庭,輾轉來到重慶。她常和我講起那段歲月,講述《大地回春》《戰鬥的女性》《茶花女》等話劇的演出細節。她說,有一次在後台卸裝,聽到國民黨(dang) 反動派特務第二天準備去砸《新華日報》的消息,她馬上跑去報信。她還講到當年與(yu) 地下黨(dang) 一起策反敵軍(jun) 飛行中隊的經曆。她波瀾不驚地說著,但作為(wei) 聽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波濤洶湧。她講述的革命經曆,由於(yu) 當年屬於(yu) 單線聯係,不少當事者先後離世,後來我們(men) 走南闖北,想盡辦法找到曆史實證,證明她曾經的革命貢獻。這段歲月是秦怡走向思想成熟和藝術成熟的人生樞紐,所以她刻骨銘心。

  2018年初,演員牛犇來辦公室找我,邀請秦怡和我擔任他的入黨(dang) 介紹人。為(wei) 此,我去醫院與(yu) 秦怡交流。她欣然答應:“牛犇是個(ge) 好同誌。他演了許多大家喜聞樂(le) 見的角色,他心中是有觀眾(zhong) 的。”其實,這正是秦怡與(yu) 牛犇互相引以為(wei) 同誌的追求。

  “跑個(ge) 龍套也可以”

  秦怡這一代電影人,曆經社會(hui) 變遷,曆經人生跌宕,一生為(wei) 人民而創作的信念始終沒有改變。有幾年,她每次見到我,總要提拍攝電影《青海湖畔》的事情。她當時已年過九旬,要去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拍攝,我不敢也不想同意,甚至向她提出可以拍攝一部《秦怡老師》的電影紀錄片作為(wei) 替代。她拒絕:“我沒有什麽(me) 可拍的!我不拍自己!”她堅持:“這個(ge) 劇本我寫(xie) 了二十幾年。很好地表現女氣象工程師的形象,是我要做的。即使倒在片場,我也要做!”影片《青海湖畔》最終拍攝完成。在首映式上,她說:“我完成了我的心願!”我在現場真切感受到那種信仰的力量。記得有一次,她坐在臨(lin) 窗的椅子上,以難得嚴(yan) 肅的口吻要求出院。我勸說她安心養(yang) 病,她卻說:“我想出去,哪怕去攝影棚,跑個(ge) 龍套也可以。”我一時語塞。夕陽灑在她的銀發上,那堅強美麗(li) 的逆光剪影,令我難以忘卻。

  秦怡是美麗(li) 的。她愛“小家”,更愛“大家”,最為(wei) 美麗(li) 是心靈。

  她數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著患病的兒(er) 子。汶川大地震後,她先後捐出21萬(wan) 元。青海玉樹地震後,她再次捐款,參加“祈福玉樹、情滿浦江”大型慈善拍賣等公益活動。得知身邊人有困難,她也常常慷慨解囊。即使在晚年,隻要是電影活動或公益活動,她幾乎有請必到。有一次,她有些得意地告訴我:“這一個(ge) 星期,我先後3次去北京參加活動。”

  秦怡是人民的藝術家。由秦怡,我想到很多前輩電影人,我曾與(yu) 他們(men) 有過深入交往,被他們(men) 的精神深深感染。謝晉、秦怡、張瑞芳、孫道臨(lin) 、吳貽弓、黃蜀芹……他們(men) 經曆過人生的苦難,卻不被苦難壓垮;收獲了榮譽,但不因榮譽的光環而眩暈;他們(men) 熱愛人民、熱愛電影,最終,他們(men) 也得到了人民的熱愛。

  (作者:任仲倫(lun) ,係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