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惟敏院士:從夏奧到冬奧,這個變化值得稱讚
國家速滑館有著絢麗(li) 、通透的外觀,外牆曲麵由低到高盤旋成22條飄逸的絲(si) 帶,就像運動員在冰上劃過的痕跡,因此又得昵稱“冰絲(si) 帶”。
鄭方是國家速滑館的設計總負責人,2016年由他牽頭,北京建院成立了近40人的國家速滑館項目組。在他的設計圖上,速滑館外側(ce) 幕牆造型是在立麵基準線上彎曲4次,形成層疊褶皺,如同天壇層疊的屋頂,因此被稱為(wei) 天壇曲麵,視覺效果自然流暢;不同於(yu) 天壇的土木結構,它需要用鋼和玻璃實現類似“冰皮”的通透效果。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總建築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惟敏認為(wei) ,“這不僅(jin) 僅(jin) 是鄭方本人的一個(ge) 階段性成果的呈現,更重要的是一個(ge) 窗口。讓我們(men) 透過窗口看到了我們(men) 中國諸多的建築師,在夏冬兩(liang) 季奧運會(hui) 上的投入、思考和努力。”
“從(cong) 08年夏季奧運會(hui) 走到今年的冬季奧運會(hui) ,經曆了什麽(me) ?我覺得最關(guan) 鍵的是思維、觀念的變化,或者說是價(jia) 值觀的變化。這種理念並不是高與(yu) 低,宏大與(yu) 非宏大之間的區分,更重要的是我們(men) 今天更加關(guan) 注人、關(guan) 注環境、關(guan) 注社會(hui) 和生態的可持續。這樣的定位和這樣一種覺醒,它的意義(yi) 更加重大,甚至超越了建築形式本身。”(光明網記者 鍾蕾蕾 周雨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