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沂蒙好風光
“人人那個(ge) 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ge) 山上哎,好風光……”一首《沂蒙山小調》,在戰爭(zheng) 年代曾激發沂蒙革命老區人民的鬥爭(zheng) 豪情。如今,行走蒙山沂水間,仍能聽到這支小調,旋律依然悠揚。
沂蒙革命老區,為(wei) 抗日戰爭(zheng) 和解放戰爭(zheng) 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軍(jun) 民水乳交融、生死與(yu) 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成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2013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山東(dong) 臨(lin) 沂考察時,叮囑當地幹部“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黨(dang) 的莊嚴(yan) 承諾,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形成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曾經“舟車不通”的沂蒙革命老區一路攀登,砥礪前行。
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沂蒙革命老區篳路藍縷,闊步前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過的臨(lin) 沭縣曹莊鎮朱村,正從(cong) 革命年代的支前“大後方”轉型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舞台”。土地入股當“社員”,景區務工當“職員”,售賣產(chan) 品當“店員”……朱村及周邊村民轉變角色,腰包變鼓,一年下來人均增收3000多元。“縣裏正在建設的‘好日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片區’,以朱村為(wei) 中心,帶動周邊9個(ge) 村,讓老區人民日子越來越紅火。”臨(lin) 沭縣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周超說。
泰安市新泰市東(dong) 都鎮酒台村,過去村民種植山楂、梨等特色水果,不時會(hui) 趕上銷售難、利潤低。返鄉(xiang) 的90後村官王雲(yun) 龍,帶領村民辦合作社,從(cong) 事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創品牌、做電商。那些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土特產(chan) ,變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村集體(ti) 年收入增長至60多萬(wan) 元。
從(cong) 商貿之城到現代物流之都,沂蒙革命老區聚精會(hui) 神,步履鏗鏘——
2013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位於(yu) 臨(lin) 沂市蘭(lan) 山區的金蘭(lan) 物流基地,視察物流信息中心,考察物流運輸企業(ye) 。總書(shu) 記指出,物流業(ye) 一頭連著生產(chan) 、一頭連著消費,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要加快物流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高流通效率,推動物流業(ye) 健康發展。
“和2013年相比,基地貨物量增加1000萬(wan) 噸,物流信息發布轉移到手機上,配送範圍覆蓋全國2000多個(ge) 城市,正在走出國門、布局海外。”山東(dong) 蘭(lan) 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士嶺介紹。
貨物周轉更快,物流價(jia) 格更低,輻射範圍更廣。600公裏以內(nei) 次日到達,1500公裏隔日到達,3000公裏以上3至7天到達。
眼下,臨(lin) 沂市主動融入國家“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ti) 係,創新推行“市場采購+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班列”模式,一體(ti) 化推進“商、倉(cang) 、流”。一座傳(chuan) 統的商貿之城,正加速邁向現代物流之都。
從(cong) 動能轉換到高質量發展,沂蒙革命老區爬坡過坎,穩健前行——
來到山東(dong) 臨(lin) 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科技展示中心大廳,一張電子屏上,紅藍黃等顏色光標不停閃爍。“這些由20多萬(wan) 台設備傳(chuan) 回的數據,既是銷售部門的‘指揮棒’,更是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服務的‘連心橋’。”企業(ye) 負責人說。在臨(lin) 沂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批傳(chuan) 統製造企業(ye) ,經過“上雲(yun) ”智能化改造,升級產(chan) 品,拓寬市場,澎湃新動能。
濰坊市臨(lin) 朐縣,支柱產(chan) 業(ye) 鋁型材年產(chan) 能達180萬(wan) 噸,占全省的1/4,年產(chan) 值360多億(yi) 元。當前,臨(lin) 朐縣瞄準“高新+尖端”,組建共享公司攻關(guan) 行業(ye) 難題,推動195家鋁產(chan) 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與(yu) 106家科研院校合作,奮進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
今年2月,臨(lin) 沂市召開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明確提出奮力在全國革命老區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去年10月,山東(dong) 出台《關(guan) 於(yu) 新時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的實施方案》,25項政策舉(ju) 措聚焦短板弱項,精準助力後發崛起。“我們(men) 一定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發揚光大沂蒙精神,推動老區高質量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山東(dong) 省委主要負責同誌說。
蒙山不老,沂河常新。新時代的沂蒙革命老區,正努力創造更美的“沂蒙好風光”。(侯琳良 肖家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