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新冠大流行促全球“小眼鏡”增多 疫情期間更需愛眼護眼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特稿:新冠大流行促全球“小眼鏡”增多 疫情期間更需愛眼護眼
新華社記者
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在中國,兒(er) 童和青少年群體(ti) 中的“小眼鏡”問題引起高度重視。事實上,青少年近視也是一個(ge) 世界性問題,新冠疫情暴發導致戶外活動減少和在線上課時間增加,讓青少年近視問題“雪上加霜”。政府、學校、家庭等各方如何通力合作,共同為(wei) 兒(er) 童和青少年視力保駕護航,成為(wei) 當今世界的重要課題。
全球“小眼鏡”不斷增多
青少年近視率不斷上升現象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
在美國,基於(yu) 凱撒醫療集團南加州兒(er) 科眼科檢查數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等資料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全美估計共有超過1950萬(wan) 名近視兒(er) 童,近視率約為(wei) 36.1%。
在英國,英國驗光師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超過340萬(wan) 名4至16歲的青少年和兒(er) 童被診斷出有視力問題;13%的青少年和兒(er) 童存在未確診的視力問題,對學習(xi) 造成影響。
在德國,雖然受數據保護規定限製,無法對青少年近視率建立數據庫,但多位眼科專(zhuan) 家一致指出,德國青少年近視率在上升。
在日本,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19年的學校保健統計調查,裸眼視力不足1.0的小學生占比達35%;初中生裸眼視力不足1.0的約占58%。
在韓國,根據韓國眼科學會(hui) 的數據,韓國近視人群比例在全球排名靠前,每10名青少年中就有8人近視。
在中國,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2021年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兒(er) 童青少年總體(ti) 近視率為(wei) 52.7%。近視低齡化問題仍然突出,小學階段近視率攀升速度較快。
新冠大流行加劇近視
新冠疫情以來,嚴(yan) 格的居家隔離措施導致戶外活動減少,用電子設備在線上課時間增多,給近視防控帶來挑戰。
2021年9月刊登在《美國醫學會(hui) 雜誌·眼科學卷》上的一項觀察性研究中,中國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比較了來自廣州約2000名學生的眼科檢查數據,結果顯示中國學齡兒(er) 童在新冠大流行期間近視度數增加,且近視率有所上升。
俄羅斯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俄羅斯15歲以上人群中有41%的男性和57%的女性戴框架或隱形眼鏡。2021年,上述數據分別上升至49%和58%。俄羅斯Eyecraft眼科工作室眼科醫師瑪麗(li) 亞(ya) ·萊維娜認為(wei) ,新冠疫情無疑是導致近視率攀升的一個(ge) 要因。
韓國因疫情多次下達停課令。據《韓國時報》援引韓國金氏眼科醫院的一項調查報道,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間,到這家醫院就診的15歲以下兒(er) 童中,74.9%是近視患者,同比增加6.6%。
美國研究人員也表示,新冠疫情加重了美國兒(er) 童及青少年近視率。學校停課期間,兒(er) 童隻能在線上課,對視力健康造成負麵影響。
據厄瓜多爾《電訊報》2020年10月援引一項眼科專(zhuan) 家研究結果報道,疫情暴發後,厄瓜多爾近視發病率增加了15%。疫情期間,民眾(zhong) 過度使用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導致視力降低和眼科疾病發病率升高。
構建多重防治體(ti) 係
雖然近視的發展和進展機製尚不完全清楚,但遺傳(chuan) 和環境因素已被證實與(yu) 近視有關(guan) 。其中的環境因素,如較多的近距離用眼、較少戶外活動,都可能誘發近視。
德國圖賓根大學眼科研究所專(zhuan) 家弗蘭(lan) 克·舍費爾介紹,多項研究顯示,兒(er) 童和青少年如果在亮度低於(yu) 室外的封閉房間內(nei)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近視的風險將明顯增大。
日本眼科醫師協會(hui) 說,看書(shu) 、寫(xie) 字、看電視等都需要近距離用眼,這是導致兒(er) 童近視增多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日本兒(er) 童近視率有所增加,也與(yu) 兒(er) 童過早過多接觸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有關(guan) 。總的來說,現代化生活環境加劇了近視問題。
為(wei) 預防近視,多位眼科專(zhuan) 家表示,兒(er) 童和青少年應堅持科學用眼,其中包括保持正確姿勢、避免眼睛疲勞、增加戶外活動和定期檢查視力等。
在英國,醫生依據英國國民保健製度對在校學生定期進行視力篩查,並為(wei) 家長列出一份視力問題跡象清單,提醒家長和學校一旦發現孩子出現相關(guan) 症狀,及時到醫院或眼科診所查視力。
俄羅斯眼科醫師希洛娃介紹,俄規定學校每堂課時不得超過45分鍾,此外需安排羽毛球之類的運動,讓孩子們(men) 通過打球變換眼球焦距。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客座教授理查德·林德斯特倫(lun) 表示,最基本的措施是行為(wei) 矯正,保證兒(er) 童每天1至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總之,兒(er) 童和青少年近視問題應早篩查、早診斷、早幹預、早治療。應對“小眼鏡”問題,不能單靠個(ge) 人、家庭和醫院,政府、學校、社會(hui) 各方麵都應參與(yu) ,形成一個(ge) 多係統、立體(ti) 化的防治體(ti) 係。正如《英國醫學雜誌》一篇文章所說,眼保健專(zhuan) 業(ye) 人員以及政策製定者、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需要集體(ti) 努力預防兒(er) 童近視,避免形成因新冠疫情導致的視力方麵的潛在公共衛生危機。(執筆記者:張曉茹、喬(qiao) 繼紅、黃堃;參與(yu) 記者:譚晶晶、郭爽、張毅榮、華迪、周思雨、陸睿、華義(yi) 、林朝暉、蘇津、滕軍(jun) 偉(wei) 、陳誠、李國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