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發展中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
作者:黃東(dong) 兵(貴州新發展理念與(yu) 多黨(dang) 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員)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作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在提升城鎮化水平、優(you) 化城鎮化格局、完善城鎮化體(ti) 製機製等方麵不斷取得新成效。進入新發展階段,仍需深入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的目標,並對“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作出重要部署。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要充分認識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意義(yi) ,以人的城鎮化為(wei) 核心,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導向,努力破解突出問題和矛盾,著力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
城鎮化必須走新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曆了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但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如,有些進城務工人員和其他常住人口還沒有完全融入城市,有些城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減弱,城市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和水平滯後,等等。實踐證明,在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不能再走粗放擴張的老路,而必須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指出,走中國特色、科學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核心是以人為(wei) 本,關(guan) 鍵是提升質量,與(yu) 工業(ye) 化、信息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同步推進。
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堅持把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擺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曆史文脈傳(chuan) 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型城鎮化意義(yi) 深遠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對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
新型城鎮化為(wei) “四化同步”提供重要載體(ti) 和平台。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同步發展,彼此相輔相成。其中,城鎮化是載體(ti) 和平台,既承載工業(ye) 化和信息化發展空間,也帶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加快發展。
新型城鎮化對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發揮重要作用。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緊緊扭住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曆史任務,也是擴大內(nei) 需的最大潛力所在。進一步提升城鎮化水平,有利於(yu) 更多農(nong) 民通過轉移就業(ye) 提高收入,從(cong) 而使城鎮消費群體(ti) 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同時,也會(hui) 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方麵的投資需求。
新型城鎮化有利於(yu) 解決(ju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問題。新征程上,“三農(nong) ”工作仍然極端重要。推進新型城鎮化,使農(nong) 村人口逐步向城鎮轉移,可以促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模化和機械化,提高農(nong) 業(ye) 現代化水平和農(nong) 民生活水平。因此,必須加快形成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推動新型城鎮化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互促共進。
新型城鎮化有利於(yu) 促進社會(hui) 全麵進步。城鎮經濟繁榮和城鎮功能完善,有助於(yu) 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促進社會(hui) 全麵進步,使人們(men) 的物質生活更加殷實充裕、精神生活更加豐(feng) 富多彩,更好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全麵提升城鎮化質量
當前,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仍有待提高,有些城市群一體(ti) 化發展機製還有待健全,不少中小城市及縣城功能依然存在短板。解決(jue) 這些問題,可從(cong) 強化頂層設計、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等方麵發力。
強化頂層設計。在現代社會(hui)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為(wei) 避免無序發展導致“城市病”帶來社會(hui) 問題和安全風險,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和係統規劃。一是要優(you) 化城鎮化空間格局。分類引導大中小城市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協作、功能完善的城鎮化空間格局,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二是要加強製度創新。通過完善土地利用機製、創新投融資機製、完善城鎮住房製度等,為(wei) 新型城鎮化提供科學合理的製度保障。
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推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應統籌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體(ti) 係,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要深化製度改革,暢通在本地穩定就業(ye) 生活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舉(ju) 家進城落戶渠道,以實施居住證製度為(wei) 抓手推動城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住房供應保障,加快推進基本養(yang) 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跨地區轉移接續;要健全機製,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同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相關(guan) 政策,依法堅決(jue) 維護進城落戶農(nong) 民的農(nong) 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ti) 收益分配權,健全農(nong) 戶“三權”市場化退出機製和配套政策;要加強服務和培訓,穩定和擴大農(nong) 民工就業(ye) 崗位,拓寬靈活就業(ye) 渠道。
做強城鎮經濟。城鎮化發展有利於(yu) 形成生產(chan) 資源的集約使用效應,提高現代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生產(chan) 效率。要通過提高質量效益、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堅持綠色發展等,使新型城鎮化發展建立在堅實的產(chan) 業(ye) 基礎上,以城鎮經濟增長帶動就業(ye) 增加,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做強城鎮經濟,還應根據地理區位、資源稟賦、比較優(you) 勢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大力發展實體(ti) 經濟和數字經濟,提高流通效率,培育科技型企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產(chan) 業(ye) 集聚。城鎮經濟實力的提升,可進一步增強以工補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能力,實現以產(chan) 興(xing) 城、以城促產(chan) 、以業(ye) 聚人的良性循環。
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必須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使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為(wei) 此,必須堅持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堅持尊重和保護曆史文化風貌;提升智慧化水平,建設大數據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加強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統籌布局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大力提升城鎮生態環境質量,加強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加快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優(you) 化街區路網結構;等等。總之,通過一係列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深入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生活質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