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攻堅戰
作者:賈鋼濤(北京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馬克思主義(yi) 學院作為(wei) 思政課教學的主陣地,必須堅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持續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著力在課程建設、教師選聘、教法創優(you) 方麵出實招、下功夫、求實效,著力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扭轉學科建設與(yu) 課程建設“兩(liang) 張皮”現象
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與(yu) 建設工程,設立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一級學科,其要旨在於(yu) 為(wei) 思政課教師提供學科歸屬、為(wei) 思政課教學提供學科支撐。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高校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建設與(yu) 課程建設相互割裂,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撐,學科建設更多聚焦在大項目、重要獎項、人才稱號、重要期刊論文等維度,不太注重引導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推進課程建設、如何改進思政課教學、如何形成高水平教學成果上。徹底扭轉學科建設與(yu) 課程建設“兩(liang) 張皮”現象,需要優(you) 化評價(jia) 體(ti) 係,加大思政課教學效果的評價(jia) 導向,科學設置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建議有關(guan) 部門製定相關(guan) 指導性意見,避免出現過多“自留地”“責任田”。
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在嚴(yan) 格遵守教育部有關(guan) 要求的前提下,不折不扣地開好思政必修課,結合校情和院情開設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概論課,持續深入地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堅持鞏固拓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果,創設“四史”類選擇性必修課,著力引導青年學生充分認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行,著力培育青年學生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加強課程建設,需要夯實基礎,完善各種課程教學培訓。及時跟進做好新修訂教材的教師培訓,注重激發思政課教師研學的新動能,著力引導教師在學深悟透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核心要義(yi) 、精神實質、豐(feng) 富內(nei) 涵和實踐要求方麵走在前、做表率。堅持用好周末理論大講堂等學習(xi) 培訓平台,紮實做好學院教研學習(xi) 常態化活動,著力建好思政課教學綜合評價(jia) 製度,強化過程管理,以製度化保障教學各環節的全覆蓋,在精準用力備好課、凝心聚力上好課、持續用力評好課中打造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思政金課。
辦好思政課關(guan) 鍵在教師
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辦好思政課關(guan) 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不僅(jin) 要做到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而且還要兼具家國情懷、傳(chuan) 道情懷、仁愛情懷,重在講清道理,特別是講好中國故事背後蘊含的學理道理哲理。要具備上述條件,需要思政課教師不斷加強自我修煉,苦練內(nei) 功,自覺做為(wei) 學為(wei) 人的表率。由於(yu) 曆史原因,思政課教師教學工作量較大,教師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而沒有時間探索教學規律、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更無暇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研究課題。目前,全國高校馬院思政課教師數量基本配齊,下一步重點就是提升教師整體(ti) 水平,抓好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麵除了因退休、調動等原因進行常規教師補充,另一方麵要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優(you) 化教師隊伍結構。常規教師補充需要統籌年齡、學曆、職稱、學緣等結構,既要打好基礎,又要謀劃未來,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方麵為(wei) 青年教師訂做個(ge) 性化成長菜單,為(wei) 思政課教學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高層次人才引進不能墨守成規,要拿出三顧茅廬的誠意、發揚燕子壘窩的恒勁,“功成不必在我”,暢通人才引進通道。
教師隊伍建設需要係統謀劃、引育並舉(ju) ,既立足於(yu) 常規教學需要、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也要著眼學科建設、實現學院高質量發展。一是繼續做好常態化教師引進工作,超前謀劃教師隊伍發展,避免“兩(liang) 頭大、中間小”的不合理結構。二是堅持做實教師培訓工作,借助專(zhuan) 項學習(xi) 培訓(如周末理論大講堂等)、跨院校聯合培養(yang) 、訪學進修、國內(nei) 外實踐考察等方式,逐步提升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三是積極開辟教師成長空間,組建學科團隊、實現“人人有學科”,培養(yang) 教師學科意識,選派教師到黨(dang) 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等掛職實踐,拓展教師視野。四是體(ti) 現以教學為(wei) 基礎的科研導向,組建教學團隊,實施“青年教學名師”培育工程,紮實推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建立並完善“綜合評價(jia) 、注重實績”的考核體(ti) 係,提高教學工作在綜合評價(jia) 中的比重,把日常工作對教學改革的投入度、學術研究成果對教學的貢獻度作為(wei) 職稱評定、職級晉升、經費支持的重要考量標準,切實做到不讓“用心教書(shu) ,潛心育人”的“老實人”吃虧(kui) 。
解決(jue) “教什麽(me) ”“學什麽(me) ”“怎麽(me) 教”之問
思政課教學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是否有科學合適的教學方法。我們(men) 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很多學校在思政課上積極采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ti) 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zhuan) 題式教學、分眾(zhong) 式教學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等,取得了積極成效。進入新發展階段,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必須繼續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
思政課建設要緊扣教師、學生、教法這三個(ge) 關(guan) 鍵要素,解決(jue) “教什麽(me) ”“學什麽(me) ”“怎麽(me) 教”之問,聚焦傳(chuan) 道、講清道理,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的關(guan) 切,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聚焦悟道、自覺踐行,以向上的青春力量回應“國之大者”,以強烈的曆史擔當觀察時代,用後浪的蓬勃朝氣砥礪奮進;聚焦教法、守正創新,以問題導向為(wei) 牽引,堅持用學術講政治,精準指向學生困惑,寓價(jia) 值觀引導於(yu) 知識傳(chuan) 授之中,既能做到驚濤拍岸,又能做到潤物無聲,把問題講深、講透、講活,引導學生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
思政課是麵向青年人的課程,破解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不足和親(qin) 和力、針對性不夠的問題,需要探究青年工作規律,創新青年工作方式,嚐試新的思政課打開方式。這就要求針對“Z世代”學生的實際,找準理論難點、社會(hui) 熱點與(yu) 學生需求點鏈接的契合點,通過“教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的深入互動,實現教學內(nei) 容的精準供給、教學過程的精準把控、教學效果的精準反饋,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鬥誌。
著力打好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攻堅戰,需要打好組合拳,形成匯聚共建思政課的合力,既要在精準講授內(nei) 容基礎上做到綿綿用力,又要在改進講授方式上做到守正創新。一是讀懂學生,切實關(guan) 心、關(guan) 注、關(guan) 愛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深研青年人關(guan) 注的“話題域”,讓思政課內(nei) 容貼近青年學生生活實際;二是吃透教材,善於(yu) 將教材體(ti) 係轉化為(wei) 教學體(ti) 係,無論是專(zhuan) 題講授還是研學互動,無論是傳(chuan) 統課堂“配方”更新升級還是移動互聯“雲(yun) 端”技術賦能,旨在讓思政課變得更“有滋有味”;三是形成合力,推動課程思政與(yu) 思政課程同向發力,建設好“大思政課”,將思政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共同助力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