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傳統文化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傳(chuan) 播在江淮大地火熱推行,如何使其更加有益且有趣、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安徽各地進行了多種探索。
作為(wei) 戲曲之鄉(xiang) 的安慶市,今年“戲曲進校園”又出新招,在常態化開展戲曲教學、展演展示等活動的基礎上,推出黃梅戲音樂(le) 校園課間操。5月9日至12日,安慶市組織全市近60名體(ti) 育、音樂(le) 教師,在安慶十中參加了黃梅戲校園課間操師資培訓。之後,他們(men) 回到學校,把這套黃梅戲課間操教給孩子們(men) ,並在安慶的校園中進行普及。
據悉,安慶市整合黃梅戲、教育教研等方麵的專(zhuan) 家資源,專(zhuan) 家們(men) 集思廣益,用一個(ge) 多月時間編排出整套黃梅戲課間操。這套課間操充分考慮中小學生年齡特征和身心特點,背景音樂(le) 突出了黃梅戲經典劇目、唱段音樂(le) 元素,將戲曲身韻程式化動作融入課間操中,讓孩子們(men) 在鍛煉身體(ti) 的同時,了解和學習(xi) 黃梅戲,感受傳(chuan) 統藝術魅力。
今年,安慶市在50多所中小學首批試點推廣黃梅戲校園課間操,並將在2022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期間舉(ju) 行全市黃梅戲校園課間操展演。
初夏,在寧國市西津小學,每到放學後,校園裏總會(hui) 響起柔美清澈的箜篌演奏聲。學生們(men) 通過學習(xi) 箜篌演奏,感知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傳(chuan) 承民族技藝。
安徽省首個(ge) 校園箜篌社團——“寧國市西津小學箜篌娃娃團”於(yu) 2019年成立。學校邀請寧國本地的箜篌傳(chuan) 承人走進校園傳(chuan) 授技藝,並從(cong) 一、二年級的報名學生中進行選拔,通過麵試後進入社團上課,每周一次課,一學期一考核。
“西津小學是一座有著豐(feng) 厚曆史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我們(men) 希望把曆史文化資源優(you) 勢轉變為(wei) 學校美育優(you) 勢,紮紮實實把‘雙減’政策落實好,真正實現‘五育並舉(ju) ’。”校長顧慶國表示。
旌德縣文化館於(yu) 5月12日在旌德縣新橋小學開展以“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為(wei) 主題的非遺進校園專(zhuan) 題講座,由省級非遺項目旌德漆畫的傳(chuan) 承人江強宏授課。該講座分為(wei) 漆畫的概念及曆史淵源、漆畫的繪畫步驟以及漆畫作品欣賞三個(ge) 部分,讓孩子們(men) 完整了解旌德漆畫這門本土的非遺技藝。孩子們(men) 聽得津津有味,感受到來自漆畫藝術的魅力。
從(cong) 3月底開始,“徽州剪紙”小課堂在黃山市精彩開課,邀請徽州剪紙非遺傳(chuan) 人吳笑梅現場傳(chuan) 授。吳笑梅向孩子們(men) 講解傳(chuan) 統文化剪紙的由來和剪紙的發展過程,並詳細介紹剪紙的方法和技巧,還現場帶領大家共同製作了剪紙作品。在她的引導下,孩子們(men) 紛紛表現出對剪紙藝術的熱情,用小小剪刀、幾張紅紙,創作出趣味盎然、栩栩如生的立體(ti) 圖案。
近日,宿州市埇橋區桃園鎮鄉(xiang) 村“複興(xing) 少年宮”舉(ju) 行“放飛夢想 手繪風箏”活動,來自鎮區的11名少年兒(er) 童興(xing) 奮地放飛了第一隻自己繪製的風箏。
活動現場,桃園鎮的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了空白風箏和繪畫工具,孩子們(men) 在家長的幫助下,發揮想象,勾繪出一幅幅充滿童趣的圖畫,一隻隻風箏變得妙趣橫生。
桃園鎮黨(dang) 委宣傳(chuan) 委員王鳳君表示,“複興(xing) 少年宮”自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已組織開展書(shu) 法、剪紙、誦讀等各類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活動。接下來,少年宮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相關(guan) 要求,組織孩子們(men) 參與(yu) “農(nong) 耕小課堂”等戶外活動,努力把鄉(xiang) 村“複興(xing) 少年宮”建設與(yu) 新時代文明實踐各項工作結合起來。(郜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