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的傷痛正影響一代美國青少年”
“有時,我不得不收起外婆慈愛和藹的一麵,開始嚴(yan) 肅認真地講規矩”。來自美國巴爾的摩62歲的艾達·亞(ya) 當斯給13歲的孫女基米婭輔導作業(ye) 時這樣表示。
2017年,由於(yu) 失業(ye) 和身體(ti) 狀況不佳,基米婭的媽媽帶著她搬到外婆家居住。隨著媽媽的病情逐漸得到控製,基米婭的生活也規律起來。但是,疫情改變了這一切。基米婭的媽媽感染新冠肺炎住院後病情急轉直下,3周後去世。女兒(er) 的去世打亂(luan) 了艾達和老伴退休後的計劃。“我女兒(er) 成長的時代還沒有互聯網和社交媒體(ti) ,而現在完全變了。”艾達說。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發生以來,有大約25萬(wan) 兒(er) 童同基米婭一樣失去了父母或主要看護人,成為(wei) “疫情孤兒(er) ”。現在,基米婭每周參加公益組織“羅伯塔之家”活動,接受心理疏導。該組織負責人表示:“疫情帶來的傷(shang) 痛正影響一代美國青少年。”
2021年9月,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亨特斯維爾的傑夫和艾梅夫婦感染新冠肺炎後相繼去世,一個(ge) 原本幸福的六口之家分崩離析,家裏4個(ge) 孩子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兩(liang) 個(ge) 稍大點的孩子去了夫妻倆(lia) 各自的前妻與(yu) 前夫家裏,兩(liang) 個(ge) 稍小的孩子去了艾梅的姐姐家中生活,而姐姐同時還撫養(yang) 著自己的兩(liang) 個(ge) 孩子。
孩子們(men) 的外婆蒂娜說,他們(men) 都知道自己的父母死於(yu) 新冠肺炎。6歲的埃梅裏相對平靜,7歲的傑克遜則更加敏感,他經常說想媽媽。“我說,我也很想念你的媽媽,然後我們(men) 滿眼是淚,抱在一起。”蒂娜悲傷(shang) 地講述道。
《美國醫學會(hui) 雜誌兒(er) 科》發表的研究顯示,疫情導致失去父母或看護人的美國兒(er) 童比例增加了17.5%至20.2%。美國《福布斯》雜誌指出,美國疾控中心隻記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缺乏“疫情孤兒(er) ”的統計數據,在疫情期間這類兒(er) 童數量可能遠高於(yu) 相關(guan) 研究的估算。
美國沃克斯新聞網將之稱為(wei) “童年悲傷(shang) 危機”。報道援引專(zhuan) 家的話說,政策製定者忽視了在疫情中失去父母對兒(er) 童的影響,“這一代被疫情造成心理和情感創傷(shang) 的孩子們(men) 長大後,行為(wei) 和生活都將受到影響。”
美國公益組織“全國兒(er) 童悲痛聯盟”首席執行官維姬·傑伊表示,很難給遭受創傷(shang) 的孩子提供心理疏導,因為(wei) 缺少數據,他們(men) 不清楚哪些孩子在疫情中經曆了不幸。她同時擔心不同族裔兒(er) 童獲得心理健康治療資源的差異,尤其是美國少數族裔受疫情影響更大,少數族裔“疫情孤兒(er) ”的比例也更高。
美國疾控中心一項研究發現,美國原住民、非洲裔和拉美裔兒(er) 童失去父母或看護人的可能性分別是白人兒(er) 童的4.5倍、2.4倍和1.8倍。數據顯示,少數族裔兒(er) 童更容易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且獲得治療和幫助的資源非常有限。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社會(hui) 流行病學家蕾切爾·基德曼表示,美國目前沒有一個(ge) 機構負責協調幫助受疫情影響失去親(qin) 人的兒(er) 童,沒有人牽頭努力了解這場危機的規模,沒有人向兒(er) 童伸出援手,也沒有人幫助他們(men) 應對痛苦的經曆。“在美國,我們(men) 還沒有經曆過如此大規模兒(er) 童失去親(qin) 人的情況,現在這還沒有結束。”
曾長期在美國國會(hui) 預算辦公室工作的美國天主教大學經濟學教授大衛·韋弗表示,即使在疫情前,也僅(jin) 有一半失去父母或看護人的美國兒(er) 童得到政府的社會(hui) 保障福利。“由於(yu) 疫情失去至親(qin) 的兒(er) 童無法獲得足夠的保障性收入支持,這將推高兒(er) 童貧困率,並帶來長期負麵社會(hui) 效應。”(記者 李誌偉(wei) 周卓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