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太空出差”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發布時間:2022-06-08 09:46:00來源: 光明日報

  6月5日,我國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本次任務中,中國電科為(wei) 火箭安全發射、飛行入軌、交會(hui) 對接、監測搜救等,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築牢防線,安控保障。在每一次“神舟”係列飛船載人任務中,都要用到中國電科研製的安控係統這一“利器”。“安控係統任務比較特殊,既要做好萬(wan) 年‘備胎’,還必須次次性能可靠。”中國電科專(zhuan) 家表示,安控係統主要任務就是在發射任務的主動段,對火箭發射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實時動態監控,以此分析判斷火箭的狀態。一旦飛行出現異常,幫助宇航員安全逃逸,為(wei) 宇航員生命安全提供萬(wan) 無一失的保障。同時,發送特殊指令啟動自毀裝置,最大程度避免火箭墜地造成的危害。

  飛行入軌,測控網“牽線”。如同開車上高速一樣,在神舟十四號飛船的旅途中,也隱藏著諸多風險。走偏了要及時調整“方向盤”,“換路”要留意指示牌,走錯的話,要繞路折返……

  這個(ge) 過程中,掌控好收發信號尤為(wei) 重要。“航天器升空以後,測控通信係統就是航天器和地麵的唯一聯係,對於(yu) 航天員來說,該係統也是他們(men) 和地麵通聯的‘生命線’。”中國電科專(zhuan) 家介紹,在遍布陸海空天及國內(nei) 外多個(ge) 站點建設的測控通信站,具備軌道測量、遙測、遙控和數據傳(chuan) 輸四大功能。神舟十四號飛船飛行過程中,測控通信係統能從(cong) 地麵對航天器進行測距離、測速度和測角度,判斷和理想軌道有無偏差。“如果發生偏航,測控通信係統就能在地麵進行控製,給出變軌指令,指導飛向正確軌道,確保航天員旅途順利。”此外,通過測控通信係統,還能實現對航天器上各種設備工作參數、航天員部分生理指標的測量,以及數據的高速傳(chuan) 輸,支撐完成天地對話、“天宮課堂”等功能。

  平安旅行,超能電池賦能。在進入太空後,航天器在軌的唯一能量來源,就是太陽電池陣。“通過將接收到的太陽能轉變為(wei) 電能,太陽電池陣可以為(wei) 航天器各分係統和有效載荷提供電能,並向蓄電池組提供充電服務,是航天器在軌工作的核心單機。”中國電科專(zhuan) 家表示,在神舟十四號任務中,中國電科為(wei) 飛船配備了性能穩定、能量十足的剛性太陽電池陣產(chan) 品。該產(chan) 品采用了轉換效率高、抗輻照性能好的三結砷化镓太陽電池,這種電池結構穩定、可靠性高、在軌驗證充分,即使麵對超低軌中複雜的供電環境,也能“穩如泰山”,能夠讓航天員的“太空出差”一路平安、能量滿滿。

  交會(hui) 對接,雷達引路。6月5日17時42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采用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模式,經過6次自主變軌,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整個(ge) 對接過程曆時約7小時。在交會(hui) 對接過程中,中國電科研製的激光雷達可從(cong) 多方位、大範圍接收光信號,實時提供飛船與(yu) 空間站的相對位置信息。為(wei) 交會(hui) 對接練就精準“慧眼”,中國電科突破了大動態、高精度、多參數實時測量等難題,實現新掃描體(ti) 製、多目標切換和多目標識別等功能,確保精準完成交會(hui) 對接。此外,為(wei) 在交會(hui) 對接過程中進行地麵控製及綜合展示,中國電科配備了三維綜合立體(ti) 顯示係統,為(wei) 任務執行提供有效依據。

  飛行安全,電波監測。打造電波技術和觀測應用“銅牆鐵壁”,中國電科為(wei) 本次任務期間航天測控及目標跟蹤係統正常運行保駕護航。基於(yu) 遍布全球的電波環境觀測站網,中國電科24小時不間斷監測空間電波環境,為(wei) 航天測控、衛星通信等係統的可靠運行提供支撐。同時,周密部署了一張近中遠程搭配、海陸空協同的立體(ti) 化搜索救生網絡,全方位、全天候、零死角地進行搜救監測,為(wei) 航天員順利出征提供堅強保障。

    記者 崔興(xing) 毅 通訊員 王雪姣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