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續寫春天的故事|山東淄博:林下挖潛再拓增收空間

發布時間:2022-06-08 10:26:00來源: 經濟日報

  入夏,山東(dong) 淄博市高青縣百裏綠色長廊樹林蔥鬱、蒼翠欲滴。步入林間,隻見芍藥花海裏,村民和遊客穿行其中,或欣賞美景,或采摘花瓣……

  “生態林裏種中藥是我們(men) 林下經濟增收的重要板塊。”高青春遙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吉利說,他們(men) 已在黃河灘區種植芍藥等中藥材近千畝(mu) ,經過3年培育後,去年第一茬塊根就采收了300餘(yu) 噸,在林地裏“撿”了60多萬(wan) 元。

  黃河過境高青47公裏,高青縣把黃河生態保護和生態修複放在首要位置,統籌黃河大堤沿線和灘區生態建設,係統謀劃推進百裏綠色生態廊道工程,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綠地和農(nong) 業(ye) 景觀。高青縣自然資源局局長付會(hui) 民說,為(wei) 提高林地綜合利用效率,縣裏做好“森林+”文章,成立生態價(jia) 值產(chan) 品實現工作專(zhuan) 班,加快完善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路徑和政策體(ti) 係,大力發展特色果樹種植、林下產(chan) 品,做強林下經濟,提高碳匯能力,打造了集生態廊道、旅遊廊道、經濟廊道於(yu) 一體(ti) 的生態修複樣本。

  在高吉利承包的千餘(yu) 畝(mu) 林地裏,除了白蠟、法桐等綠化苗木,還有核桃、桃等果樹。通常情況下,這些樹木需要3年的成長周期才能帶來效益,這期間還要投入大量管理成本。為(wei) 探索實現不伐樹、不結果也能致富,位於(yu) 黃河南岸的常家鎮,在推動林木經濟向林下經濟轉型方麵率先進行有益探索,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you) 勢,將閑置林地變成立體(ti) 的生態體(ti) 係,探索發展林下草藥、林下鬆茸、林下養(yang) 殖,推動農(nong) 林牧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實現了“一地兩(liang) 收”“一地多收”,僅(jin) 此一項可實現林地畝(mu) 增收2萬(wan) 元。

  “10畝(mu) 林地一年能‘撿’出七八萬(wan) 元。”在常家鎮鄭廟南村,該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範樂(le) 正與(yu) 村民采摘赤鬆茸。今年,村黨(dang) 組織領辦的合作社成立,充分利用林下閑置土地,鋪設玉米秸稈做畦,全部種上赤鬆茸。不耽誤林木生長,卻能額外收獲不少食用菌。

  “當前林下草藥、食用菌等經濟作物種植和林下雞、鵝、兔子等養(yang) 殖,在全縣發展勢頭迅猛,湧現出專(zhuan) 業(ye) 村30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戶200餘(yu) 家。”付會(hui) 民說,今年,他們(men) 多次組織林業(ye) 專(zhuan) 家開展“科技下鄉(xiang) ”,指導做好林下經濟。他們(men) 研發推進葚果香酒係列產(chan) 品、蠶繭特色林果產(chan) 品,全縣桑葚酵素年生產(chan) 能力達300噸、葚果香酒200噸、金雙葚複方汁100噸,主營業(ye) 務收入達2620萬(wan) 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金虎)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