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擠幹水分 查處高校就業率造假當動真格

發布時間:2022-06-08 09:5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遏製高校在畢業(ye) 生就業(ye) 數據上弄虛作假,教育部再出招。近日,教育部召開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調度會(hui) ,重申各地各高校要嚴(yan) 格落實“四不準”紀律要求,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誘導畢業(ye) 生簽訂就業(ye) 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ye) 證書(shu) 、學位證書(shu) 發放與(yu) 畢業(ye) 生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托管為(wei) 由勸說畢業(ye) 生簽訂虛假就業(ye) 協議,不準將畢業(ye) 生頂崗實習(xi) 、見習(xi) 證明材料作為(wei) 就業(ye) 證明材料。

  檢視現實,就在不久前,有媒體(ti) 報道,一些高校要求畢業(ye) 生“必須去找單位簽三方協議,否則拿不到學位證”。萬(wan) 般無奈之下,學生和家長不得不“隨便找個(ge) 公章蓋一下”。一些畢業(ye) 生找不到工作本已焦慮,再向他們(men) 施壓搞假就業(ye) ,勢必造成二次傷(shang) 害。

  一些高校為(wei) 何冒天下之大不韙,熱衷於(yu) 在就業(ye) 數據上做文章?很多人都想知道,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數據好,是不是意味著可帶來各種有形或無形的利益,比如助力學校排名上升,助力學校吸引到更多優(you) 秀學子報考,以及能得到上級劃撥更多經費?再比如,是不是意味著一俊遮百醜(chou) ?就業(ye) 率高了就可以自矜?再退一萬(wan) 步說,就業(ye) 數據好看,校領導是不是就倍有麵子?

  哪個(ge) 學校不關(guan) 心畢業(ye) 生的出路?教育工作者“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絲(si) 毫不關(guan) 心畢業(ye) 生的前景,固然超脫了,但恐怕也會(hui) 辜負全社會(hui) 特別是家長的期待。關(guan) 心就業(ye) 率本就是高校領導的一項職責,但這種關(guan) 心應該是健康的關(guan) 心,注水的就業(ye) 率再好看,對教育事業(ye) 和社會(hui) 發展又有何益?

  這次教育部查處就業(ye) 率造假的決(jue) 心很大,關(guan) 鍵是出了硬招。比如,教育部通過國家政務接口、第三方平台等權威渠道,對畢業(ye) 生已簽訂就業(ye) 協議的用人單位數據進行核查比對。再比如,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就業(ye) 數據調查核查。從(cong) 2020年起,教育部便開始委托國家統計局對全國和各地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狀況開展抽樣調查。真查,就能查出問題;查出了問題,就要真問責。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召開專(zhuan) 項會(hui) 議指出,要真刀真槍與(yu) 統計造假作假行為(wei) 作鬥爭(zheng) 。近日,三省四地區統計違法被通報,有關(guan) 部門表示,以“零容忍”態度嚴(yan) 厲打擊統計違紀違法行為(wei) 。高校就業(ye) 率造假是對高校公信力的極大傷(shang) 害,治理同樣要遵循“零容忍”邏輯,對造假數據擠幹水分、張榜公開,確保每個(ge) 數據都硬邦邦,經得起推敲。

  王石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