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國資委:貢獻大的科技人員薪酬可超過同職級管理人員

發布時間:2022-06-09 10:09: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當前,以科技創新暢通大循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前所未有,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也已經進入決(jue) 戰決(jue) 勝的關(guan) 鍵階段。如何從(cong) 不同層麵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推力、內(nei) 生動力、係統合力和政策引力,更好發揮科改示範企業(ye) “種子”“頭雁”和“尖兵”作用?

  國資委6月8日召開的一場專(zhuan) 題推進會(hui) 明確了一攬子定點攻關(guan) 舉(ju) 措,其中包括: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到今年年底,中央工業(ye) 企業(ye) 重點企業(ye) 研發投入強度平均要達到5%以上;打破科技人員薪酬待遇“天花板”等。

  科改示範行動成效顯著

  製定“引才新政15條”激勵措施,通過“點將配兵”和“揭榜掛帥”,組建2個(ge) 科研創新攻關(guan) 團隊,成功攻克5項“卡脖子”技術……自2020年4月入選“科改示範行動”以來,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催化劑公司”)打出了一套創新賦能的組合拳。

  催化劑公司董事長陳遵江用一組數據說明背後的成效:近兩(liang) 年,共完成182項技術成果轉化,新產(chan) 品銷售超過收入總額的35%,綜合實力連續兩(liang) 年位居全球催化劑行業(ye) 第二位。

  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國企重任在肩。2020年年初,國務院國有企業(ye) 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專(zhuan) 門啟動實施“科改示範行動”,加快培育一批國有科技型企業(ye) 改革樣板和創新尖兵。

  國資委數據顯示,“科改示範企業(ye) ”已基本完成董事會(hui) 應建盡建、配齊建強、經理層成員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等重點改革任務。80%的“科改示範企業(ye) ”已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

  同時,科研人才隊伍日益壯大,研發投入強度也明顯提高。2021年“科改示範企業(ye) ”科技人員占比平均達到50.7%,研發投入強度達15.4%,遠高於(yu) 中央企業(ye) 平均水平(2.49%),也高於(yu) 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13%)。

  改革創新雙輪驅動,企業(ye) 經營效益和質量屢創新高。“科改示範企業(ye) ” 兩(liang) 年多來累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收入6327.5億(yi) 元;2021年營業(ye) 收入、淨利潤分別較2019年增長34.5%和45.9%,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人工成本利潤率分別較2019年提高30.5%和20.8%。

  激勵“工具箱”不斷上新

  “‘科改示範企業(ye) ’作為(wei) 國有科技型企業(ye) 中的‘先鋒隊’,探索形成經驗的更大價(jia) 值在於(yu) 複製和推廣。”國務院國有企業(ye) 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資委黨(dang) 委委員、副主任翁傑明表示,如何從(cong) 不同層麵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推力、內(nei) 生動力、係統合力和政策引力這“四力”,是推廣成功經驗的重要抓手。

  創新主體(ti) 是開展科技創新的主平台、主戰場,一批更大力度的改革在國資委6月8日的專(zhuan) 題推進會(hui) 上被圈定:鼓勵科研項目負責人自主組建項目團隊,對於(yu) 具備條件的科研團隊,特別是首席科學家、科技帶頭人等,要賦予更大技術路線決(jue) 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績效考核權等,鼓勵采用項目經費“包幹製”等新型管理模式;對科技型企業(ye) 的考核周期要考慮研發周期。

  創新的關(guan) 鍵還是人才。翁傑明強調,要將激勵資源特別是增量資源,向稀缺、關(guan) 鍵崗位和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傾(qing) 斜。要打破科技人員薪酬待遇“天花板”,貢獻大的科技人員的薪酬待遇水平可以超過同職級管理人員。對市場化引進的稀缺高端科技人才,可以采用市場化對標方式,提供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薪酬包”。對關(guan) 鍵稀缺人才,可以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各種保障性激勵。

  “要想充分發揮關(guan) 鍵人才的作用,既要加大激勵力度,增強激勵效果;也要切實解決(jue) 其現實困難,確保其將全部精力安心投入到科研創新工作之中。”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研究部研究員劉興(xing) 國稱。

  事實上,近年來,國資委和有關(guan) 部門已陸續出台了一攬子創新支持政策。翁傑明表示,要從(cong) 多個(ge) 維度、分層分類建立創新激勵政策應用的“圖譜”或“矩陣”,豐(feng) 富政策“工具箱”的應用場景,發揮不同激勵方式對不同人員的差異化激勵效果,提升短期與(yu) 中長期激勵、物質與(yu) 非物質激勵相結合的綜合效應。

  建立完善合規免責清單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科技創新需要通過不同層麵的跨企業(ye) 、跨行業(ye) 協同來實現。日前國資委提出要打造中央企業(ye) 與(yu) 地方國有企業(ye) 、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的新格局。在劉興(xing) 國看來,促進落實的關(guan) 鍵在於(yu) 搭平台,而搭平台的關(guan) 鍵則在於(yu) 雙方要願意開放創新資源。

  此次會(hui) 議要求,協同創新要突出“兩(liang) 鏈融合+協同攻關(guan) +成果轉化”,有效凝聚科技創新的“係統合力”。其中包括,鼓勵推動科研項目麵向全社會(hui) “揭榜掛帥”,撬動更多有益資源助力科技創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ye) 和地區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牽頭組建產(chan) 業(ye) 技術轉移轉化聯盟。

  翁傑明強調,各中央企業(ye) 、各地國資委要密切跟蹤各層級企業(ye) 、各類創新主體(ti) 的實際困難,拿出真招實招“把脈問診”。比如,對首台(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等,要優(you) 先推廣使用,大力實施國產(chan) 化替代。要支持鼓勵國有科技型企業(ye) 上市,協調解決(jue) 各類難題,推動央地之間創新交流,既搭好平台,又鋪平道路。

  不容忽視的是,科技創新具有較強不確定性。按照會(hui) 議部署,各中央企業(ye) 、各地國資委要加快建立科技創新方麵的合規免責清單,或在已有的經營投資免責事項清單中補充完善相關(guan) 內(nei) 容,明確具體(ti) 免責事項、範圍標準、實施程序等。在依法依規、權責匹配、勤勉盡責、未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對未達到預期目標、造成資產(chan) 損失或其他不良後果的,可免予追責,充分寬容探索未知過程中的失敗,支持國有企業(ye) 家和科技人員甩開膀子大膽闖、心無旁騖幹科研、一心一意搞創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