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潛山萬笏秀
作者:徐迅
說起來,潛山城似乎是為(wei) 天柱山而生的。不然,它為(wei) 什麽(me) 叫潛山呢?
潛山曆史上屬皖國,它做過廬江府,做過舒州治所,還叫過梅城……但不管它做什麽(me) ,叫什麽(me) ,都沒舍棄“潛山”二字。怎麽(me) 會(hui) 舍棄這二字呢?向遠處說,它是大別山的餘(yu) 脈,往近處說,它就在天柱山腳下,是潛伏於(yu) 天柱山的城。
而今,潛山城由近700年的縣治變成了市府,可它依然潛伏於(yu) 天柱山,圍繞它的河依然是潛河、皖河,還有梅河、東(dong) 關(guan) 河,城南有雪湖、南湖、學湖……說是潛山城,卻是滿城漾著水,到處水汪汪、水靈靈的。特別是夏天,城南三湖荷葉田田,漫起半城綠雲(yun) 。綠雲(yun) 蔭裏,有無數蝴蝶翩翩,蜻蜓嚶嚶,幾隻翠鳥時而從(cong) 荷葉叢(cong) 裏驚起。有荷就有藕,就有半城荷花一城藕。一時間,鮮嫩爽口的藕上了百姓的餐桌,糖拌藕片、煲藕湯,或者幹脆掰了吃,吃得口齒生香。藕是明朝的貢品,叫雪湖貢藕,有奇特的九孔十三絲(si) 。潛山人吃的是奇特而又有曆史的藕。
潛山人喜歡說潛山的曆史,說潛山的愛情,說廬江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劉蘭(lan) 芝,如何“孔雀東(dong) 南飛,五裏一徘徊”;會(hui) 說起胭脂井,說三國時代的喬(qiao) 公怎樣得孫策、周瑜二人為(wei) 婿,是如何“曲有誤,周郎顧”的……光說不算,他們(men) 還會(hui) 唱,那唱得好的一位叫程長庚,一嗓子從(cong) 潛山城吼到了北京城,唱成了京劇鼻祖;還有一位叫韓再芬,“咿子呀子喲”的,嫋嫋一曲黃梅,唱得花紅柳綠水含笑……
“潛山萬(wan) 笏又清虛,煙樹人家繡不如。”這是潛山人張恨水寫(xie) 的。大家都說他是大文人、大作家,他卻說自己是一支禿筆替人兒(er) 女說相思。他這一說,就說透了世間兒(er) 女、夫妻、父母和朋友的情……他說了一輩子,說得著作等身,他這一說,還不經意地畫了一幅潛山圖:潛山煙雲(yun) 竹樹,山嶽潛形,千壑競秀,萬(wan) 山疊翠,攢峰列岫,齊齊地朝拜天柱峰。這不就是“萬(wan) 笏又清虛”嗎?
我說“半城荷花一城藕”,與(yu) 之相對應的便是“一城花開半是梅”。潛山城不僅(jin) 有荷,還有梅:蠟梅、紅梅、綠梅、白梅、黃梅……有一位曆史上留下傳(chuan) 奇的梅花小姐。因為(wei) 這梅,潛山還有一個(ge) 別稱叫梅城,有一條河叫梅河。春到梅城一樹花,老梅疏枝橫斜,姚黃魏紫,各吐芬芳。白雪皚皚的日子,遠遠望去,一株株梅樹就像一個(ge) 個(ge) 身著紅披的女子。若是扶藜踏雪訪梅花,你就知道潛山城的生活有多浪漫了——但是,潛山當年最浪漫的不是年輕人,而是18位退休的老人。他們(men) 在此生活了一生,他們(men) 熟悉潛山的曆史,從(cong) 骨子裏喜歡潛山,他們(men) 種梅,養(yang) 梅,護梅,到處奔走呼籲,2021年,他們(men) 終於(yu) 圓了好夢——讓梅花成為(wei) 潛山的市花。
潛山有梅,有荷,有佳肴,有戲,有歌,還有通向外麵世界的高鐵……潛山人當然都有一副好心情。他們(men) 天天用這好心情,小心地嗬護著天柱山,建設著潛山城。就這樣,在潛山,人與(yu) 山,山與(yu) 城,城與(yu) 人,人與(yu) 人相依相偎,相輔相成,相親(qin) 相戀……他們(men) 不無興(xing) 奮地告訴我:如果說天柱山是一頂金色的皇冠,那麽(me) 潛山城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如果說天柱山是一位峨冠博帶的老人,潛河與(yu) 皖水是兩(liang) 條長長的飄帶,那麽(me) ,潛山城就是係著那兩(liang) 條飄帶的一個(ge) 靈動的扣、美麗(li) 的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