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續寫春天的故事|四川雅安培育綠色發展新引擎

發布時間:2022-06-14 10:05:00來源: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原標題:四川雅安加強生態保護加快轉型發展——培育綠色發展新引擎

  說起四川雅安市,許多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是,說起國寶大熊貓肯定都很熟悉,雅安正是我國第一隻大熊貓的發現地,被譽為(wei) “大熊貓的故鄉(xiang) ”。地處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的雅安市,素有“天府之肺”“動植物基因庫”之稱,森林覆蓋率持續位居四川全省第一位,去年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達340天,在全省15個(ge) 重點城市排名第一位,生態是最突出的優(you) 勢。

  近5年來,雅安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立市之本,把壯大綠色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發展關(guan) 鍵,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跨越3個(ge) 百億(yi) 元台階,經濟質效明顯提升。

  生態農(nong) 業(ye) 護本色

  走進位於(yu) 二郎山腳下的雅安市天全縣思經鎮團結村,隻見小山村群山環抱,鬱鬱蔥蔥,發源於(yu) 二郎山上的小河緩緩流過,161口養(yang) 魚池在河邊有序排列。

  “早些年,按照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要求,思經鎮不適合耕種的坡地都已退出。這幾年,國家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我們(men) 又在公園範圍之內(nei) ,所以對生態保護抓得挺緊。你看這周邊山上以前種糧的坡地現在種滿了樹木和竹子。”思經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梁紅川說,生態更好了,但也曾有當地村民感到生計遇到挑戰。

  令人欣慰的是,綠水青山很快吸引來投資,建起了冷水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利用小河中的高山雪水養(yang) 殖鱘魚,生產(chan) 魚子醬,使冷水魚產(chan) 業(ye) 得到大力發展,去年園區銷售收入過億(yi) 元。好山好水產(chan) 好魚子醬,園區產(chan) 的魚子醬打入了歐美高端餐飲市場,去年出口創匯900多萬(wan) 美元。

  借助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色養(yang) 殖業(ye) ,天全縣借勢打造了13公裏竹海漁鄉(xiang) 生態走廊、主題公園,讓更多村民找到了新的生計。村民李亞(ya) 瓊的10多畝(mu) 地退耕還林之後隻剩下1畝(mu) 多地,“但生活比以前好得多”,李亞(ya) 瓊高興(xing) 地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他在冷水魚產(chan) 業(ye) 園區負責給魚投食、清理魚池等工作,每個(ge) 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

  背靠綠水青山,雅安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保護生態本底的前提下,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雅安各地充分利用不同的自然條件,走出了各自的特色農(nong) 業(ye) 之路。

  5月,“中國甜櫻桃之鄉(xiang) ”漢源縣農(nong) 民迎來一年一度的大櫻桃豐(feng) 收季。依托獨特的氣候條件,當地生產(chan) 的大櫻桃果實鮮豔、甜度高、果肉肥厚,單果重10克至20克,每公斤售價(jia) 可達50元以上。目前,漢源全縣大櫻桃種植規模達5.9萬(wan) 餘(yu) 畝(mu) ,不僅(jin) 暢銷省內(nei) 各大中城市,還成為(wei) 北京、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市場的搶手貨。而這些半高山上成片的果樹既是農(nong) 民的“搖錢樹”,也是很好的生態林。

  春茶采摘季剛過的雅安名山區,35萬(wan) 多畝(mu) 茶園起起伏伏,仿佛給連綿的山丘蓋上了一層厚重的綠色地毯。近年來,名山區充分利用茶葉資源,將鄉(xiang) 村旅遊與(yu) 觀光農(nong) 業(ye) 有機融合,帶動23萬(wan) 群眾(zhong) 共享茶旅融合發展成果,僅(jin) 茶葉一項,就使人均增收5000多元。

  文旅融合兩(liang) 相宜

  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雅安全市共接待遊客約84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32%。

  “五一”假期遊客迅猛增長的良好勢頭,讓二郎山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feng) 國剛心中一喜。“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雅安良好的生態和風景仍然對遊客有很強的吸引力。”馮(feng) 國剛告訴記者,他們(men) 開發的喇叭河景區在“五一”期間是全省十大熱門景點之一,景區內(nei) 的酒店一房難求。“在喇叭河景區我們(men) 已經投入超8億(yi) 元,正計劃在周邊開發新景點,以形成旅遊環線和相互依托之勢。”馮(feng) 國剛說,雖然目前時不時受封控等因素影響,但他對雅安旅遊業(ye) 的發展前景仍充滿信心。

  雅安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全市共有38家A級旅遊景區。在5A級景區碧峰峽,有全球麵積最大、生態環境最好的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碧峰峽基地,基地先後誕生180餘(yu) 隻大熊貓,在我國作為(wei) “友好使者”出境的41隻大熊貓中,就有12隻來自碧峰峽。除豐(feng) 富的自然風光之外,雅安充分發揮紅軍(jun) 長征等紅色資源優(you) 勢,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遊,打造了安順場、夾金山等20餘(yu) 個(ge) 紅色旅遊景點,推出5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去年帶動紅色旅遊160餘(yu) 萬(wan) 人次。

  良好的生態環境、緊鄰成都的地理優(you) 勢,正在催生一個(ge) 全新的產(chan) 業(ye) ——文體(ti) 旅遊產(chan) 業(ye) 。在雅州新區文教新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看到,投資4.7億(yi) 元的文體(ti) 產(chan) 學研中心正加緊建設,另一個(ge) 重大項目四川國際賽事中心項目一期主體(ti) 工程已基本建成,總建築麵積達8萬(wan) 平方米的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wei) 全省標誌性體(ti) 育運動綜合體(ti) 之一。去年,全市累計簽約億(yi) 元以上文體(ti) 旅遊項目17個(ge) ,簽約總金額244億(yi) 元。

  雅安市文旅融合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雨城區委副書(shu) 記李平說,雅安以建設文教新城為(wei) 載體(ti) ,加強與(yu) 四川體(ti) 育產(chan) 業(ye) 集團等龍頭企業(ye) 合作,以四川國際賽事中心、體(ti) 育製造產(chan) 業(ye) 園和國際運動社區等項目為(wei) 主體(ti) ,推動多業(ye) 態深度融合發展,正在構建體(ti) 育賽事、體(ti) 育旅遊、體(ti) 育康養(yang) 等“體(ti) 育+”全鏈條產(chan) 業(ye) 生態,成功實現體(ti) 育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創新發展的良好開端。

  轉型發展育後勁

  雅安多山,境內(nei) 1.5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超過70%屬於(yu) 邛崍山脈和大雪山脈,“靠山吃山”在所難免。但時代不同,“吃法”也有了根本性改變。過去開山賣礦等“粗獷吃法”已經隱退,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科技的“精細吃法”。

  在位於(yu) 天全縣的爾潤玄武岩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石頭的涅槃”每天都在上演。在這家四川省重點高新技術企業(ye) 的生產(chan) 線上,一端吃進去的是粗黑的石塊,經過1600攝氏度高溫熔融之後,另一端吐出來的是褐色的細紗。這紗有多細?隻有5.5微米,不到頭發的十分之一。石塊來自哪裏?來自雅安天全縣的滿山遍野。這些細紗能幹啥?經過加工處理後,作為(wei) 一種綠色新型材料,其拉伸強度是鋼材的3倍多,可上天入海,可修路架橋,用途十分廣泛。“這些玄武岩以前作為(wei) 普通的鋪路石不值錢,而1噸玄武岩纖維卻值10多萬(wan) 元!而且每一粒石頭都可以變成紗,沒有浪費。”公司總工程師鄭大濤自豪地說。

  “石頭涅槃”的故事可以說是雅安工業(ye) 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的生動縮影。

  在雅安,鋰電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幾年間建起多個(ge) 相關(guan) 項目,正加速形成產(chan) 業(ye) 鏈。雅化集團雅安鋰業(ye) 公司就是產(chan) 業(ye) 鏈上的佼佼者。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司2020年建成全球單線產(chan) 能最大的氫氧化鋰生產(chan) 線,並以其穩定的產(chan) 品質量贏得特斯拉、寧德時代、中航鋰電等眾(zhong) 多客戶。“雅化鋰業(ye) 現有產(chan) 能4.3萬(wan) 噸,到2025年,二三期項目建成後,將建成年產(chan) 10萬(wan) 噸鋰鹽的鋰業(ye) 產(chan) 業(ye) 園,產(chan) 值將超過百億(yi) 元。”該公司副總經理趙江說。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雅安在數字經濟競相發展的大背景下,充分發揮綠色電力豐(feng) 富、直連骨幹節點等比較優(you) 勢,從(cong) “零”起步,借“數”轉型,為(wei) 綠色發展找到了強勁有力的新引擎。雅安產(chan) 業(ye) 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小波說,截至目前,雅安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已建成為(wei) 全省單體(ti) 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也是四川省首個(ge) 直連國家互聯網一級骨幹節點的多運營商網絡接入的園區。園區累計簽約入駐大數據及關(guan) 聯項目128家,協議總投資超過480億(yi) 元,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規模體(ti) 量邁入全國第一方陣。2021年,雅安大數據產(chan) 業(ye) 帶動全市數字經濟規模達309.19億(yi) 元,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營業(ye) 收入乘“雲(yun) ”直上,同比增長約15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鍾華林)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