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龍須溝”變身“民心河”

發布時間:2022-06-16 10:0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哈聰傑

  “這下好了,可以開窗通風了。”近日,在河北省黃驊市官莊鄉(xiang) 官莊村,村民範方傑把臉貼在紗窗上深吸一口氣,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目前,村裏的“龍須溝”治理尚在進行,居住在附近的範方傑一家已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變化。

  “龍須溝”是官莊村的一條穿村河道,全長約3100米,連通捷地減河和老石碑河。過去汙染較重,氣味難聞,村民夏天不敢開窗。

  “這條河修建於(yu) 20世紀50年代初,為(wei) 村莊發展作出過貢獻。”官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範方行說,當年為(wei) 了連通捷地減河和老石碑河,同時解決(jue) 村內(nei) 排水問題,官莊鄉(xiang) 組織人力在原來自然形成溝渠的基礎上,進行拓寬和修整,建成了一條穿村河道。因在捷地減河之南,被人們(men) 稱為(wei) “南河道”。

  “南河道”排澇瀝洪,潤澤農(nong) 田,也改善著官莊村的小氣候。農(nong) 閑時節,村民河邊乘涼,孩童戲水歡鬧,成為(wei) 村中一景。

  10多年前,一些村民陸續在沿河兩(liang) 岸建起一些房舍,有的辦養(yang) 殖場,有的建倉(cang) 庫房,有的圈占菜園,慢慢地越建越多。“那些年,村班子渙散,力量薄弱,有段時間班子都建不起來,村民上訪告狀,村莊失管失治,問題就逐漸蔓延開來。”範方行說,這些違建不僅(jin) 破壞了河道景觀,還造成了環境汙染和安全隱患,特別是養(yang) 殖場的垃圾、汙水排入河中,嚴(yan) 重影響了河道水質。昔日清淨的南河道,逐漸被一個(ge) 新名字代替——“龍須溝”。

  “‘龍須溝’的水是渾的,臭味能飄兩(liang) 三裏,兩(liang) 岸垃圾遍地,附近居民都繞著走。”回憶起之前的情景,範方傑無奈地說。為(wei) 治理“龍須溝”,官莊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多次動議,但因村班子軟弱、資金不足等問題,均未成功。

  “哪裏有問題,就要在哪裏突破。”去年6月,高翔走馬上任官莊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時,問題仍然存在,但他沒等,熟悉情況後迅速啟動了扮靚“龍須溝”專(zhuan) 項工作。“建設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提升群眾(zhong) 幸福感,治理‘龍須溝’是繞不開的一項民心工程。”鄉(xiang) 黨(dang) 委首先建強村班子,然後籌措部分資金,把能幹的工作先幹起來。

  最難的是拆除違建。“違建是汙染之源,不拆不行,但有些違建蓋了10多年了,又屬於(yu) 曆史遺留問題,硬拆、強拆容易激化矛盾。”官莊鄉(xiang) 人大主席、拆違專(zhuan) 項工作小組負責人張寶剛說。他們(men) 的辦法是幹部多跑腿、多動嘴,登門入戶,爭(zheng) 取最大範圍的理解和支持。

  利用晚上村民在家的時間,村幹部聯合黨(dang) 員、村民代表多次上門,耐心細致講政策、解難題,對於(yu) 村民提出的疑問和要求,都在第一時間給予答複。“工作人員到我家來了10多趟,後來我都沒話說了,該解決(jue) 的都解決(jue) 了,當初咱也確實不該違規搞建設。”村民胡慶國成了自願拆違第一人。他家一處占地150餘(yu) 平方米的倉(cang) 庫,正好建在拓寬“龍須溝”兩(liang) 邊道路“咽喉”位置。這個(ge) “卡脖子”的倉(cang) 庫拆除後,拆違工作一下打開了突破口。

  在村幹部、黨(dang) 員和村民代表的默契配合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同意拆除自家違建。截至目前,共拆除兩(liang) 岸違建臨(lin) 建31處,清理菜園、旱廁17處,清運垃圾、柴草一萬(wan) 餘(yu) 方,平整兩(liang) 岸步道3700多米,預留綠化坑位1700個(ge) 。僅(jin) 用時55天,“龍須溝”兩(liang) 側(ce) 拆違工作全部完成。

  “開始都不相信這問題真能解決(jue) 。”已經退休的官莊鄉(xiang) 水利站原站長趙樹生主動“參戰”。他利用自身專(zhuan) 長,每天爬上爬下義(yi) 務測量溝渠高程,為(wei) 南河道下一步建設做準備。“‘龍須溝’真要變模樣了。”多年難題一朝解,也極大鼓舞了官莊村民,許多人自發參與(yu) 到清汙治水中來。村民趙吉貴自願拆除了門前路,打通了兩(liang) 個(ge) “死水”坑塘;村民趙吉旺、胡師同自願騰退宅基地用於(yu) 河道拓寬、建設步道;鄉(xiang) 政府發起的植樹護河誌願行動,10餘(yu) 天就吸引了近500名村民和誌願者參與(yu) ……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匯聚民力。”高翔說,“龍須溝”的治理同時得到黃驊市政府支持,隨著投入加大,沿岸將逐步完成綠化和道路硬化,安裝路燈實現亮化,並打造休閑垂釣等沿河景致,昔日“龍須溝”將變身為(wei) 綠樹環繞、碧波粼粼的一渠清水。村民們(men) 冠以新名:民心河。

  “從(cong) 南河道,到‘龍須溝’,再到民心河,一條河渠的變化映出了為(wei) 民幹事的重要性。”範方行說,通過幹事,原來多年失管失控的官莊村,擰成了一股繩;去年9月選出的村班子,威信得到大幅提升;過去有名的“上訪村”,變成了和諧村。

  現在的民心河,堅持邊治邊管。沿線布置30對垃圾桶,配備了環衛工人和誌願者;引入“戶收集、村轉運、鄉(xiang) 處理”農(nong) 村汙水收集模式,統一收集生活汙水;成立“河我一起”誌願服務隊,開展常態化巡查,杜絕亂(luan) 倒亂(luan) 排等行為(wei) 再次發生……

  “未來3個(ge) 月內(nei) ,清淨綠美的‘民心河’景觀帶將全部建成,岸邊將打造占地500餘(yu) 平方米的黨(dang) 建文化廣場,讓鄉(xiang) 村幹部牢記:黨(dang) 心連民心。”高翔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