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穩經濟必須穩農業 穩農業需擴大有效投資

發布時間:2022-06-21 09:58: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穩農(nong) 業(ye) 需擴大有效投資

  擴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有效投資,要堅定信心、把握重點、避免誤區。一要迎難而上,用足用好財政支農(nong) 投入、地方政府債(zhai) 券、土地出讓收益等資金;二要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場辦法、改革舉(ju) 措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三要改變思路,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也要引強建好。

  日前,財政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2022年重點強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以9方麵34條措施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帶來財政的陽光雨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專(zhuan) 門印發文件,以5方麵17條措施擴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有效投資。一時間,鄉(xiang) 村投資更被人關(guan) 注。

  投資是農(nong) 業(ye) 經濟發展的一大指標。2015年以來,第一產(chan) 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呈逐年下滑態勢。2019年,增速出現連續8個(ge) 月的負增長,全年增速隻有0.6%,明顯低於(yu) 二三產(chan) 業(ye) 。2020年,同比增長19.5%,是近些年增速最快的一年。2021年,同比增長9.1%,增速依然較快。2022年以來,外部風險挑戰增多,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上升,第一產(chan) 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有所下降。

  現階段,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這主要體(ti) 現在:農(nong) 業(ye) 的耕地、種子、農(nong) 機三大基礎支撐不牢固,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效率和加工轉化率不高,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作為(wei) 穩投資的重要內(nei) 容,擴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有效投資,既能補齊短板,確保糧食安全和菜籃子供給,也是推動鄉(xiang) 村改革和建設,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舉(ju) 措。

  其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投資自身也有弱項,從(cong) 民間投資上可見一斑。民間投資占全社會(hui) 投資一半以上,占第一產(chan) 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比例較大,既是全社會(hui) 投資的中堅力量,更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投資的主力。前幾年,受多種因素影響,一些地方民間資本投資第一產(chan) 業(ye) 的信心有所下滑。具體(ti) 來說,部分要素不能在城鄉(xiang) 間充分流動,農(nong) 地的部分權能難以有效實現,導致一些社會(hui) 力量瞻前顧後;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人才短缺,導致一些工商資本望而卻步;農(nong) 村金融市場滯後,貸款難、融資貴,導致一些主體(ti) 有心無力。

  可見,穩經濟必須穩農(nong) 業(ye) ,穩農(nong) 業(ye) 必先穩投資。擴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有效投資,要堅定信心、把握重點、避免誤區。

  一要保持信心。越是麵對挑戰,農(nong) 業(ye) 越顯重要。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投資價(jia) 值日益彰顯。以2020年為(wei) 例,受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第一產(chan) 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降幅擴大。不過,從(cong) 二季度開始,下滑趨勢得到扭轉,最終成為(wei) 投資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一個(ge) 原因在於(yu) 盡管財政趨緊,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的原則沒變,中央財政對農(nong) 林水的支出穩定增長,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對農(nong) 業(ye) 的支持力度一直在增加。這啟示我們(men) ,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用足用好財政支農(nong) 投入、地方政府債(zhai) 券、土地出讓收益等資金,今年全年依然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二要把握重點。資金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源頭活水,涉及包括財政、金融保險機構、社會(hui) 資本等在內(nei) 的多元投資主體(ti) ,即財政支農(nong) 、金融助農(nong) 、保險護農(nong) 和資本強農(nong) 。關(guan) 鍵的一條,是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場辦法、改革舉(ju) 措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應啟動既能補短板調結構,又能帶消費擴就業(ye) 的一舉(ju) 多得的項目。比如,倉(cang) 儲(chu) 冷鏈和物流設施建設,既有利於(yu) 生產(chan) 又有利於(yu) 生活,兼顧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和鄉(xiang) 村建設。對這樣的領域,財政有動力,資本有積極性,不妨優(you) 先安排,可采用先建後補或政府與(yu) 社會(hui) 資本合作等模式。

  三要摒棄一些誤區。以往很多地方招商引資主要盯著工商業(ye) 領域,農(nong) 業(ye) 因體(ti) 量小、稅收少或沒有,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要改變思路,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也要引強建好。同時,也不能隻盯著大資本大企業(ye) 大項目,還要為(wei) 數量眾(zhong) 多的中小資本和新型農(nong) 業(ye) 主體(ti) 做好公共服務。近年來,一些工商業(ye) 者完成資本積累後返鄉(xiang) 投資,一些外出農(nong) 民工有了積蓄後返鄉(xiang) 創業(ye) ,這些力量都可聚而用之。

  凡益之道,與(yu) 時偕行。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曆史時期內(nei) ,我國農(nong) 業(ye) 依然以小農(nong) 戶為(wei) 主,要以資本為(wei) 紐帶,不斷向小農(nong) 戶輸送技術、管理、服務,最終提升農(nong) 業(ye) 整體(ti) 發展水平。(喬(qiao) 金亮)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