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係基本形成
光明日報記者 張亞(ya) 雄
6月23日,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舉(ju) 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發布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有關(guan) 情況,並就有關(guan) 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培章表示,經過積極實踐探索,不斷拓展服務領域、豐(feng) 富服務內(nei) 容、提升服務能力,我國已基本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體(ti) 係,全社會(hui) 數據信息利用意識日益增強。
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性大幅提升
“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是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和創新主體(ti) 提供知識產(chan) 權基礎性服務的行為(wei) 。”王培章說,“到目前為(wei) 止,我國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的頂層設計已經形成,各地實施規劃日益完善,初步建立‘全鏈條服務、服務全鏈條’的發展格局。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體(ti) 係也更加健全。”
據介紹,截至5月底,知識產(chan) 權信息公共服務機構在全國副省級以上省(區、市)實現全覆蓋,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機構132家,覆蓋率達39.6%。建設技術與(yu) 創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信息服務中心、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等國家級重要網點269家。
“這使得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可及性大幅提升。”王培章表示,各類服務網點圍繞專(zhuan) 利分析預警、商標品牌運用等,累計服務中小企業(ye) 達100餘(yu) 萬(wan) 次,助力創新創業(ye) 主體(ti) 縮短創新周期、降低研發成本。
此外,為(wei) 了讓公共服務產(chan) 品更加多元,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加快對信息化服務係統進行整合、優(you) 化、升級,推動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產(chan) 品供給多元化、服務智能化。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網為(wei) 樞紐,以新一代專(zhuan) 利檢索分析係統、重點產(chan) 業(ye) 專(zhuan) 利信息服務平台和專(zhuan) 利數據服務係統為(wei) 主要載體(ti) ,“1+3”模式的信息公共服務產(chan) 品組合。同時,全國30個(ge) 省(區、市)的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平台,向創新創業(ye) 主體(ti) 提供特色化、差異化的公共服務。
一年來,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聚焦公眾(zhong) 需求,在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領域,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舉(ju) 措,激發市場主體(ti) 創新活力。持續優(you) 化專(zhuan) 利商標電子申請係統,截至5月底,商標、專(zhuan) 利網上申請率分別達到99.45%和99.43%。王培章說:“各級各類智能便捷、功能豐(feng) 富的公共服務產(chan) 品,已成為(wei) 創新創業(ye) 主體(ti) ‘找得到、學得會(hui) 、離不開’的得力助手。”
知識產(chan) 權基礎數據基本實現“應開放盡開放”
“知識產(chan) 權數據信息是一座‘金礦’。”王培章指出,圍繞提高知識產(chan) 權信息傳(chuan) 播利用效能,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在專(zhuan) 利基礎數據開放的基礎上,推動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基礎數據全麵開放,知識產(chan) 權基礎數據開放種類達到44種,基本實現“應開放盡開放”。
據介紹,為(wei) 進一步強化知識產(chan) 權基礎數據普惠性供給,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近年來對專(zhuan) 利數據服務係統下載帶寬進行了三次擴容,下載帶寬已由30M增至200M。同時,加快推進知識產(chan) 權標準化數據精準供給,向全國知識產(chan) 權信息公共服務節點和網點單位開放知識產(chan) 權標準化數據,降低數據信息再加工成本,提升數據利用效益。此外,積極推廣知識產(chan) 權數據利用規範,推動保障數據安全、加強隱私保護與(yu) 促進數據開發利用協同發展。
近期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將出版《知識產(chan) 權基礎數據利用指引》,進一步提升知識產(chan) 權數據資源的標準化水平。“我們(men) 將持續完善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體(ti) 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探索建設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進一步彰顯便民利民的服務效果,為(wei) 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王培章說。
商標網上服務持續優(you) 化 足不出戶即可辦理相關(guan) 業(ye) 務
在回答光明日報記者關(guan) 於(yu) 商標網上申請的提問時,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商標局副局長李昶指出,商標網上申請手續簡便,係統開放時間長,不受地域限製,能夠大大降低申請的時間、經濟和人工成本。同時,網申係統輔有詳細的申請指引,也能有效減少不予受理和補正的概率,提高申請效率。
“長期以來,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著力推動商標注冊(ce) 便利化改革,充分發揮‘群眾(zhong) 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的信息優(you) 勢,堅持商標網上公共服務的‘應上盡上’。”據李昶介紹,目前已有37項業(ye) 務實現了網上辦理。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還通過中國商標網向申請人提供商標查詢、繳費、公告、谘詢、電子送達、裁文公開、注冊(ce) 證明公示等“一站式服務”,推動商標確權工作公開透明,主動接受社會(hui) 監督。
為(wei) 進一步提升商標網上公共服務水平,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在實現商標注冊(ce) 及變更轉讓續展等業(ye) 務網上辦理的基礎上,於(yu) 2020年先後實現了商標駁回複審、商標異議、無效宣告、撤銷連續三年不使用注冊(ce) 商標的網申功能。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通過網申係統辦理相關(guan) 業(ye) 務,避免因提交材料不及時導致的超時限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ge) 月,申請人通過網申係統提交駁回複審申請8.93萬(wan) 件,占駁回複審申請總量的69.14%,較去年同期上升5個(ge) 百分點;提交撤銷連續三年不使用注冊(ce) 商標申請5.35萬(wan) 件,占申請總量的86.76%,較去年同期上升23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商標異議及無效宣告等後端業(ye) 務的網上申請也呈增長趨勢,無論是網申的數量,還是占比,均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拓展商標網上公共服務的業(ye) 務範圍,實現商標評審案件的‘一網通辦’。”李昶說,“我們(men) 將持續優(you) 化商標網上服務,全麵提升商標網上公共服務能力和便利化水平,為(wei) 廣大市場主體(ti) 做好服務工作。”
(光明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