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工談薪更有“數”
【一線講述】
講述人:廣東(dong) 廣州市總工會(hui) 副主席 夏儉(jian) 保
近年來,隨著網絡經濟、共享經濟等以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商業(ye) 模式為(wei) 核心的“三新”經濟蓬勃發展,企業(ye) 組織形式和職工就業(ye) 形態日益多樣。廣州新就業(ye) 群體(ti) 中,包括外賣送餐員8萬(wan) 人、網約車司機5萬(wan) 人、快遞員約20萬(wan) 人、貨車司機約20萬(wan) 人。
與(yu) 傳(chuan) 統行業(ye) 就業(ye) 者相比,新就業(ye) 群體(ti) 具有組織方式平台化、工作機會(hui) 互聯網化、工作時間碎片化、就業(ye) 契約去勞動關(guan) 係化,以及流動性強、組織程度偏低等特點。隨著就業(ye) 人數增多,他們(men) 的權益維護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在工作中我們(men) 發現,由於(yu) 合同不規範、協商協調機製不健全、最低工資製度保障不明確、社會(hui) 保障配套不足等原因,新就業(ye) 群體(ti) 合法權益尤其是工資收入得不到保障。比如,一些送餐員向工會(hui) 反映,網約配送平台工資算法極其複雜,每個(ge) 月拿到的工資都是變化的,不僅(jin) 與(yu) 工作量相關(guan) ,還與(yu) 準時率、在線率、服務質量動態關(guan) 聯。因為(wei) 算法是動態的,所以勞動強度與(yu) 工資收入不完全匹配,送餐員想跟平台提意見,卻苦於(yu) 沒有溝通渠道。
基於(yu) 這樣的現實,我們(men) 正在加快建立保障新就業(ye) 群體(ti) 工資收入合法權益機製,推動建成合理的勞資協商機製。通過基層調研,我們(men) 發現了一係列需要集體(ti) 協商的重點、難點問題,例如:“企業(ye) 不願談”“職工和工會(hui) 不敢談、不會(hui) 談”,協商雙方“信息不對稱”“參考數據不準確”等。為(wei) 進一步推動建立多形式、多層級勞資溝通協商機製,自2018年起,廣州市總工會(hui) 編撰發布《廣州市主要行業(ye) 職工薪酬福利集體(ti) 協商參考信息》,專(zhuan) 門用於(yu) 指導職工方與(yu) 企業(ye) 方開展集體(ti) 協商,讓工會(hui) 和職工通過權威渠道掌握第一手資料,全方位了解全市、同行業(ye) 職工薪酬福利水平。今年3月2日發布的《2022年廣州市主要行業(ye) 職工薪酬福利集體(ti) 協商參考信息》,首次將“新業(ye) 態群體(ti) ”單獨成章,作為(wei) 重點分析,聚焦貨車司機、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網約車司機四類群體(ti) ,並增加了新業(ye) 態勞動者群體(ti) 福利情況,將國家、省、市有關(guan) 新業(ye) 態權益維護政策和做法進行梳理。有了權威數據,職工的漲薪理由更充分,也更容易達成共識。聽到職工朋友親(qin) 切地稱它為(wei) 集體(ti) 協商“藍寶書(shu) ”,說它使自己跟企業(ye) 開展集體(ti) 協商時更有理有據,我們(men) 特別開心。
今後,我們(men) 還會(hui) 以參考信息發布為(wei) 切入點,從(cong) 維護合法權益、推動新業(ye) 態工會(hui) 組建、配合政府部門相關(guan) 政策落地、開展專(zhuan) 項工會(hui) 服務等方麵入手,創新實施一係列服務新就業(ye) 群體(ti) 的工作舉(ju) 措,為(wei) 新就業(ye) 群體(ti) 打開一片更廣闊的就業(ye) 天地。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陳之殷、陸健、吳春燕、董城、丁一鳴、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夢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