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智能科技產業集群初步形成
優(you) 化創新生態 製造邁向“智造”
天津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集群初步形成
本報記者 喬(qiao) 楊 武少民 靳 博
技術人員輕點車機係統屏幕,車頂張開的太陽能板兩(liang) 翼緩緩合攏,藍色車體(ti) 迅速啟動,幾秒鍾後,車速提升至79.2公裏/小時……近日,一款不燒油、不充電的“天津號”純太陽能汽車亮相。
“天津號”純太陽能汽車的研製成功,是天津市大力培育創新生態,促進智能製造發展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天津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和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持續位居全國前列,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集群初步形成。
去年9月,天津市公布促進智能製造發展條例,明確要求市、區政府及有關(guan) 部門采取有力舉(ju) 措,構建智能製造科技創新體(ti) 係,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融合創新,加強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天津還結合“十四五”時期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提出在生物醫藥、航空航天、車聯網等領域,利用“揭榜掛帥”方式開展關(guan) 鍵技術產(chan) 品攻關(guan) 。天津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科技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去年,天津在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3條產(chan) 業(ye) 鏈上率先啟動“揭榜掛帥”項目,對10個(ge) 首批揭榜項目給予1770萬(wan) 元專(zhuan) 項資金支持。
“天津號”純太陽能汽車是天津首個(ge) 采用“揭榜掛帥”機製實現技術攻關(guan) 的科研項目。2021年4月,天津市科技局發出榜單,委托揭榜單位研發一款純太陽能驅動汽車,要求續航裏程不少於(yu) 50公裏,可實現完全無人駕駛,比同類車型整車減重50%以上,研發時間5個(ge) 月。經集中報名、層層篩選,天津阿爾特汽車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成為(wei) 掛帥單位。
“根據經驗,研發一款整車一般需要2年時間,挑戰頗大。”讓天津阿爾特汽車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彥輝有底氣的是,這份榜單列明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一係列保障措施:掛帥單位可自主組建研發團隊,自主決(jue) 定技術路線和經費開支,可通過政府部門協調向本市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ye) 尋求技術支持……天津阿爾特汽車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在對天津市工信局提供的507家汽車供應鏈企業(ye) 和科技局提供的60餘(yu) 項先進技術進行篩選、對接後,最終確定“天津號”集成使用47項先進技術,篩選出42家供應商和參與(yu) 單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拿出了空間砷化镓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技術,為(wei) “天津號”帶來了31%的光電轉化效率;南開大學和天津理工大學團隊帶來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使“天津號”車身的太陽能板受光麵積最大化……去年10月,“天津號”完成整車聯調聯試和固定場景示範運營,各項攻關(guan) 指標初步達到榜單要求:測試數據顯示,光照充足的晴天,續航裏程超過70公裏,陰雨天氣也能續航50公裏。
天津市科技局黨(dang) 委書(shu) 記毛勁鬆表示,今年天津將繼續推廣“揭榜掛帥”等科研項目組織模式,擴大自主立項試點範圍,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jue) 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
優(you) 化創新生態環境,離不開完善的創新服務體(ti) 係。
“相比於(yu) 一些孵化器提供融資等常規服務,我們(men) 最大的優(you) 勢在於(yu) 背靠科大訊飛這棵大樹,將科大訊飛的技術與(yu) 入駐企業(ye) 的創新技術有效對接。”天津智匯穀總經理郭華介紹,2018年,天津港保稅區與(yu) 科大訊飛聯合打造的智匯穀投入運營,4年來累計引育孵化企業(ye) 超過250家,孵化企業(ye) 累計產(chan) 值超過125億(yi) 元。
去年初在智匯穀注冊(ce) 成立的天津零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將科大訊飛的遙感影像AI技術與(yu) 自己團隊的無人機設計製造技術成功嫁接,新產(chan) 品被應用於(yu) 測繪領域,迄今營業(ye) 收入已超過千萬(wan) 元。今年4月,科技部公布2021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名單,天津智匯穀榜上有名。
目前在天津,市級以上科技企業(ye) 孵化器達86家,在孵企業(ye) 4300家;市級以上眾(zhong) 創空間達206家,常駐企業(ye) 和團隊6200個(ge) 。
天津還持續健全完善相關(guan) 標準、信息基礎設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公共服務等,夯實智能製造發展基礎。設立百億(yi) 級智能製造專(zhuan) 項資金,至今已累計支持2998個(ge) 項目,全市安排資金91.9億(yi) 元,帶動投資超過1200億(yi) 元。搭建起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等十大產(chan) 業(ye) 人才創新創業(ye) 聯盟,助推科研成果轉化。
圍繞製造業(ye) 立市強化科技賦能,天津製造加速邁向“智造”。過去5年,天津建成200個(ge) 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推動超過8000家工業(ye) 企業(ye) 上雲(yun) 。去年,天津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ye) 和限額以上信息服務業(ye) 比重達到24.8%,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ye) 增加值累計增長9.1%,信創、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鏈增速分別達到31%和24%,智能製造成為(wei) 支撐天津製造業(ye) 立市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