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誌願服務中擔當醫者使命(我們的新時代)
攀登過貢嘎雪山,跨越過科爾沁草原,深入過井岡(gang) 山、延安等革命老區,對於(yu) 複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的師生來說,27年的接力奉獻,隻為(wei) 一個(ge) 願望:讓偏遠地區的群眾(zhong) 也能享受到優(you) 質醫療資源。
在一次次義(yi) 診、講座、示範中,服務團師生既為(wei) 全民健康作出積極貢獻,也更加堅定醫者的責任感與(yu) 使命感。
行走在大山深處的白衣天使
每一名參加過複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的成員,都會(hui) 有一些難忘的經曆:
“在陝西省延川縣延水關(guan) 鎮中心衛生院義(yi) 診時,一名住院患者突然出現抽搐等症狀。我們(men) 迅速趕到病房協助診治,及時采取措施,患者生命體(ti) 征很快恢複平穩。”
“在甘肅省瓜州縣,我們(men) 想為(wei) 一名出現嘔吐伴肌力減退症狀的女孩進行腰穿檢查,但家長非常擔憂。為(wei) 了孩子的生命安全,我們(men) 耐心向家屬解釋,最終手術順利進行。”
“在貴州省麻江縣,我們(men) 診治一名角膜皮樣瘤患兒(er) 。因孩子視力嚴(yan) 重受損,我們(men) 開辟綠色通道,把患者接到上海進行手術,為(wei) 孩子恢複了光明。”
在誌願醫療服務中,群眾(zhong) 的一聲感謝、一句讚美、一張笑臉,都是師生們(men) 奮力前行的動力。
在湖南省冷水江市進行誌願服務期間,專(zhuan) 家誌願者王翔宇利用針灸,幫助不少老年人解決(jue) 了落枕的困擾。王翔宇說:“患者從(cong) 各處趕來,對每一個(ge) 人,我們(men) 都會(hui) 盡最大努力,了解他們(men) 的身體(ti) 狀況、分析他們(men) 的病情病因。患者的認可就是我們(men) 最大的動力。”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27年來,參與(yu) 複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的誌願者有200餘(yu) 人次、專(zhuan) 家誌願者50餘(yu) 人次,為(wei) 基層群眾(zhong) 提供免費醫療幫扶,足跡遍布13個(ge) 省份的22個(ge) 縣、32所醫院,累計行程達10萬(wan) 餘(yu) 公裏,接診群眾(zhong) 達5萬(wan) 餘(yu) 名。誌願者們(men) 的服務時長達數萬(wan) 小時,開展醫療培訓500餘(yu) 場,被群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行走在大山深處的白衣天使”。
建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四川省道孚縣,一台耳廓腫塊切除加帶蒂皮瓣轉移手術正在進行。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任冬冬一邊熟練操作,一邊向身邊的當地醫生細致講解。“在醫療誌願服務的過程中我們(men) 發現,其實國家在欠發達地區投入的醫療資金很多,但由於(yu) 缺乏經過正規培訓的專(zhuan) 科醫生,有一些設備閑置了。”任冬冬說,對地方醫生進行培訓,幫助他們(men) 規範使用檢查設備,提高他們(men) 對常見病的診斷與(yu) 治療能力,對提升偏遠地區醫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yi) 。
醫療衛生事業(ye) 的發展關(guan) 鍵在於(yu) 人才培養(yang) 。複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帶去的不僅(jin) 僅(jin) 是短期醫療幫扶,更是為(wei) 當地建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為(wei) 地方醫療事業(ye) 輸血、造血、活血,把最普惠的技術和規範帶到基層醫院,是我們(men) 更加關(guan) 注與(yu) 發力的方向。”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放射科教授梁宗輝介紹,服務團一方麵通過手把手帶教示範、搭建聯培聯訓平台,讓地方擁有好醫生,提升醫療人才能力素質;另一方麵通過更新臨(lin) 床診治指南、建立科室研究體(ti) 係、優(you) 化完善醫院製度等,讓基層擁有好醫院,提升醫院診療流程的規範程度。
在結束實地醫療服務後,服務團還會(hui) 利用互聯網,繼續進行遠程會(hui) 診和遠程病理診斷,實現與(yu) 地方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此外,服務團還接收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到複旦大學各附屬醫院進修學習(xi) 、聯訓代培,目前進修人員超200人次,切實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專(zhuan) 業(ye) 素質。
在實踐中了解國情社情
在陝西省鳳縣,複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成員深入秦嶺山區送醫上門。診治的對象有久病的患者,有孤寡的老人,服務團成員總是在詳細了解他們(men) 的家庭和醫療保障情況後,為(wei) 他們(men) 提供適宜的、有針對性的會(hui) 診意見。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博士生莫少波是這次服務團中的一員。他說:“能有機會(hui) 發揮所長,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做些實事,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
每一次醫療服務之行,也是一次了解國情社情的實踐之旅,一次激勵自我成長的築夢之旅。
“在義(yi) 診的過程中,我對‘西遷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要牢記醫者使命,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用青春書(shu) 寫(xie) 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曆史的華彩篇章。”複旦大學附屬婦產(chan) 科醫院博士生王誠潔說。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高繼明說:“我們(men) 既見證了西部醫療事業(ye) 的快速發展,也深切感受到當地群眾(zhong) 對優(you) 質醫療資源的迫切需求。醫療服務想要更好惠及群眾(zhong) ,必須要與(yu) 當地實際情況和需求相結合。”
“醫療服務團是一場接力長跑,是一代又一代複旦大學醫學生的光榮,許多學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實人生的厚度。”複旦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上海醫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袁正宏說,“這條路,我們(men) 會(hui) 一直堅定地走下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