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穩步推進 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
騰格裏沙漠邊緣,寧夏中衛市西部雲(yun) 基地建設正酣;青海海東(dong) 河湟新區,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新型大數據中心順利接火供電……今年“東(dong) 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麵啟動以來,一個(ge) 個(ge) 數據中心項目加快從(cong) 圖紙變為(wei) 現實。與(yu) 此同時,一批5G、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基建項目紮實推進,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開拓新空間、增添新動能。
切割聲不斷,機械聲轟鳴,運輸車輛來來往往……夏日時分,中國移動寧夏中衛數據中心二期工程現場一派火熱,這裏也是國家電子政務雲(yun) 數據中心體(ti) 係的西部節點。
“乘著‘東(dong) 數西算’東(dong) 風,項目將新建機架12000多個(ge) ,未來將實現寧夏與(yu) 京津冀地區間傳(chuan) 輸時延8毫秒,寧夏輻射東(dong) 部樞紐地區傳(chuan) 輸時延10至20毫秒。”寧夏移動算網運營中心負責人段立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當下項目正搶抓工時,將東(dong) 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
千裏之外的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一座建築麵積近4.5萬(wan) 平方米的數據中心即將拔地而起——6月7日,中國電信雲(yun) 計算內(nei) 蒙古信息園B區數據中心項目正式開工。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是10個(ge) 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之一,中國電信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2022年到2026年計劃在內(nei) 蒙古信息園建設14棟數據中心,充分發揮內(nei) 蒙古樞紐節點毗鄰京津冀的天然地理優(you) 勢,建設“東(dong) 數西算”的北方算力中心,激發數字經濟活力。
近段時間,四川、廣東(dong) 、貴州等地一大批數據中心項目或開工建設,或投入運營,加速織就全國算力“一張網”。
今年前4個(ge) 月,全國10個(ge) 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中,新開工項目25個(ge) ,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規模機架數超54萬(wan) 個(ge) 標準機架,帶動各方麵投資超過1900億(yi) 元。新建5G基站超19萬(wan) 個(ge) ,千兆網絡端口新增165.3萬(wan) 個(ge) ,總量達到954萬(wan) 個(ge) ……放眼全國,一批批新基建項目加快落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保持穩定增長,發展韌性十足,支撐疫情防控、複工複產(chan) 和保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的作用更加凸顯。”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
新基建賦能下,數字經濟新活力持續釋放。眼下的河南迎來夏糧豐(feng) 收,依靠中國聯通建在當地的數據中心,5G無人機、5G收割機產(chan) 生的海量數據匯聚成科學可讀的報告,指導“三夏”工作有序落地;在三一重工位於(yu) 湖南的一家智能工廠,工業(ye) 互聯網的應用讓生產(chan) 效率提升50%,實現每45分鍾下線一台泵車……
“從(cong) 短期看,需要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抓手,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從(cong) 長期看,構築新發展格局,加快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發展,迫切需要信息通信業(ye) 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工信部副部長張雲(yun) 明說。
利當下,惠長遠。近段時間,從(cong) 中央到地方一係列舉(ju) 措加碼發力新基建,為(wei) 穩住經濟大盤和調結構增後勁提供支撐。
適度超前部署5G、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以建帶用,以用促建,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yu) 應用場景協同發展;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數據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建設一批重要的融合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圍繞規劃、網絡、用能等方麵加大支持力度,支撐“東(dong) 數西算”工程建設,推動各樞紐節點建設盡快落地生效……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接連釋放利好政策信號。
貴州計劃全年建成5G基站2.5萬(wan) 個(ge) ,加快建設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同時發揮好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等引導作用;浙江2022年擬實施新基建重大項目超900個(ge) ,計劃投資約4400億(yi) 元;雲(yun) 南將協調落實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用地指標、數據中心、5G用電等優(you) 惠政策……地方在明確新一輪建設目標時,也精準送上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禮包”。
國務院日前出台的一攬子33項穩經濟舉(ju) 措,明確提出要擴大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適用範圍,首次將新型基礎設施納入其中。(記者 郭倩 許晉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