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非遺講故事|三江侗族琵琶歌 唱響侗鄉好生活
侗寨鼓樓,歌聲四溢,白天采茶歸來的婦女圍坐在一起,彈起琵琶唱起歌。
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近年來掀起侗族琵琶歌學習(xi) 熱潮,大街小巷、茶園果林、鼓樓風雨橋,不時可見彈唱侗族琵琶歌的人。
侗族琵琶歌是流行於(yu) 貴州、廣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區的傳(chuan) 統音樂(le) ,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今年49歲的楊龔是三江縣侗族琵琶歌傳(chuan) 承人,家住林溪鎮冠洞村冠小屯的他,從(cong) 2020年開始在冠小屯鼓樓裏開班教授侗族琵琶歌傳(chuan) 唱技藝。
“以前村裏隻有一些老人會(hui) 彈琵琶,為(wei) 了傳(chuan) 承好我們(men) 的侗族文化,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在學。”村裏的學員楊玉雲(yun) 說。
關(guan) 於(yu) 侗族琵琶歌,有著許多浪漫而唯美的解讀。相傳(chuan) 琵琶是侗族青年男女“行歌坐夜”必不可少的樂(le) 器,皎潔月光下、燈火闌珊處,情歌對唱……
後來傳(chuan) 統的婚戀方式慢慢改變,抒情琵琶歌幾乎失去生存的土壤。一段時間,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侗鄉(xiang) 裏傳(chuan) 唱琵琶歌的人越來越少。
白天下地幹活兒(er) ,晚上學彈琵琶,侗族琵琶歌培訓班開課後,冠洞村許多村民走進鼓樓,從(cong) 零開始跟著楊龔學琵琶。
楊龔說,侗族琵琶隻有4根弦,簡單易上手,一學就會(hui) ,這也是侗族琵琶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人民生產(chan) 勞動中創造出的藝術瑰寶,老人們(men) 把彈唱侗族琵琶歌當作教育後代的法寶,歌詞涵蓋了侗族文化曆史、神話傳(chuan) 說、婚戀情愛、風尚習(xi) 俗等。
侗族原本沒有本民族文字,琵琶歌多以口耳相傳(chuan) 的形式傳(chuan) 承下來。作為(wei) 侗族琵琶歌傳(chuan) 承人,楊龔近年來走訪了數十個(ge) 村屯,收集整理流傳(chuan) 於(yu) 民間的琵琶歌,許多瀕臨(lin) 失傳(chuan) 的老歌得以保存下來。
一次,楊龔來到八旬老人石均能家,老人得知楊龔的來意,激動地用顫巍巍的手寫(xie) 下老歌《遠嫁的姑娘》。“歌詞裏句句唱著侗族兒(er) 女優(you) 良的家風家訓,老人家熱淚盈眶,囑咐我一定要把琵琶歌傳(chuan) 承發揚下去。”楊龔說。
這兩(liang) 年,楊龔編寫(xie) 了很多歌曲,組織琵琶歌愛好者下鄉(xiang) 演出。不僅(jin) 如此,他還會(hui) 製作侗族琵琶。
從(cong) 木材的選擇,到琵琶的拋光打磨、聲音調試等,楊龔都親(qin) 力親(qin) 為(wei) 。一些木料切割的工序可以由機械來完成,但大部分工序還需要手工來完成。楊龔說,製作一把侗族琵琶大約需要兩(liang) 天時間。近年來,隨著侗族琵琶日漸火熱,他收到的訂單也越來越多。
侗族琵琶究竟火到什麽(me) 程度?三江縣文化館館長石妮妮說,現在許多人去飯店吃飯、去路邊攤吃燒烤,都會(hui) 隨身攜帶琵琶,吃完飯就迫不及待唱起歌來。
時間回溯至2020年11月,第十七屆中國(柳州·三江)侗族多耶節侗族琵琶歌表演賽在三江縣八江鎮布央村舉(ju) 行,17支代表隊近200名侗族琵琶歌手同台競技,為(wei) 侗鄉(xiang) 百姓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視聽盛宴。石妮妮說,那場表演賽之後,侗族琵琶歌就火了起來,“原來侗族琵琶挺好玩的,而且很有氛圍,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了。”
為(wei) 豐(feng) 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江縣文化館還啟動常態化公益免費培訓班,麵向基層群眾(zhong) 開展常態化的文藝培訓,群眾(zhong) 自發參與(yu) 、免費學習(xi) ,課程包括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侗笛吹奏、蘆笙吹奏等。
隨著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中小學生也學習(xi) 掌握了侗族琵琶歌技藝。“我想把家鄉(xiang) 的琵琶歌唱給大家聽,讓更多人走進侗鄉(xiang) 感受濃濃的傳(chuan) 統文化。”三江縣江川小學五年級學生楊珍珠說。
“歌聲起也山花開,歡迎你到侗寨來……”悅耳的侗族琵琶歌聲回蕩在三江侗寨的每一個(ge) 角落……
記者:盧羨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